南安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南安男士常访的小巷
巷口那家五金店的陈老板正蹲在门槛上抽烟,看见老李晃晃悠悠走过来,隔着半条街就喊:“哟,今天这么早?老王他们还没到呢。”
老李搓着手里那对核桃,不紧不慢地踱过去。“家里孙子闹得慌,出来躲清静。”他说着朝巷子深处望了望。这条被街坊称为“男人巷”的地方,拢共不到两百米,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下午四点半的光景,阳光斜斜地打在斑驳的砖墙上。
巷子里的老地方
往里走十来步,老王已经坐在他那专属的竹椅上了。椅背被磨得油光发亮,扶手处缠着布条。“你这椅子都快成精了。”老李打趣道,顺手从墙角拎了张矮凳坐下。他们头顶是横七竖八的电线,几盆绿萝在二楼的窗台垂下来。
巷子中段有个老式剃头铺,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热毛巾敷上去,客人舒服地叹了口气。这手艺现在城里可难找了,老师傅在这条巷子待了叁十多年,看着当初的小伙子变成大叔,又看着大叔带着儿子来。
再往深处,是家没有招牌的茶馆。说是茶馆,其实就几张方桌,茶叶是最普通的那种,但水总是滚烫的。老板是个寡言的中年人,见人进来只需一个眼神,就知道你要喝什么。
老张是这里的常客,他在银行工作了大半辈子,去年刚退休。“刚开始那两个月,我在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他抿了口茶,“后来被老李拽到这里,才算找到个落脚处。”
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却成了许多南安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他们未必天天来,但隔叁差五总会惦记着。有人说是这里的茶好,有人说是椅子舒服,但老王说得最实在:“在这儿,说什么都行,不说话也行。”
飞别别办诲补测午后时光
工作日的午后,巷子里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讨论子女的工作,抱怨上涨的物价,偶尔也聊聊国际大事,虽然那些事离这条小巷很远。老陈上个月刚添了孙子,手机里的照片被传阅了一圈。“像我,鼻子特别像。”他语气里满是骄傲。
但到了周末,情况就不一样了。年轻些的男人们也来了,他们讨论的是完全不同的话题。小刘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经常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茶馆角落。“家里太安静了,反而写不出代码,”他说,“这里有点声音,但不吵。”
有意思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虽然话题不同,却在这条狭小的空间里相安无事。有时年轻人听老人家聊往事听得入神,偶尔老人家也会好奇地问年轻人那些新名词是什么意思。
巷子尽头有棵大榕树,树下总是最热闹的地方。上周六下午,几个中年男人居然在那里下起了象棋,周围围了一圈人观战。对弈的两人眉头紧锁,观战的人比他们还着急,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最后差点吵起来,又被旁观者劝住。
这种南安男士常访的小巷,在南安老城区其实不止这一条。但每条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像是城市里一个个小小的避风港。不需要消费多少,也不需要特意打扮,穿着拖鞋大裤衩就能来。
黄昏时分,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老李站起身,拍了拍裤子。“该回去吃饭了,明天还来。”他说。其他人也陆续起身,巷子渐渐安静下来,等待着明天的热闹。
五金店的陈老板开始收拾门口的东西,他看着空了的巷子,自言自语道:“明天又是老时间。”然后拉下了卷帘门。这条南安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在夜幕中恢复了宁静,只剩下几盏昏黄的路灯,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