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品茶上课,丹阳茶艺学习体验
丹阳品茶上课这事儿,说起来还挺偶然的。上个月路过茶城,隔着玻璃看见一群人围坐在长桌前,手里端着白瓷杯轻轻摇晃,那股专注劲儿让我挪不动步。犹豫再叁,我还是推开了那扇木门。
初入茶世界
授课老师是位穿棉麻衫的女士,她没急着讲茶道礼仪,反而先往每人面前放了三个茶杯。“别急着学步骤,”她笑盈盈地往杯里注入不同温度的水,“先听听茶叶说话。” 第一杯水温太高,茶汤泛黄,入口涩得让我皱眉;第二杯水温正好,茶香在舌尖慢慢化开;第三杯水温偏低,香气闷着没散开。原来同样的茶叶,遇着不同的水温,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
那天我们学了怎么选水——老师特意从山上带回泉水,和自来水泡的茶并排摆开。真是神奇,同样的茶叶,用泉水泡的格外清甜,自来水的总带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她还教我们看茶叶在杯中舒展的姿势,说好茶叶片片都会“跳舞”。这些细节,要不是亲身经历,光看视频绝对感受不到。
茶香里的惊喜
最让我难忘的是上周末那堂实操课。我们五六个人围着小茶桌,轮流当主泡。轮到我时手忙脚乱,水温没控好,注水又急,结果茶汤浑浊不说,味道也发苦。老师却没说重话,只轻轻纠正我的手势:“手腕再沉下去两公分,对,就这样。” 她让我们互相品尝彼此泡的茶,说来也怪,明明是一样的茶叶一样的器具,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竟都有细微差别。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泡的搪瓷缸茶,虽然没那么讲究,但那份温暖至今记得。现在的丹阳茶艺学习体验,倒像是把这份记忆重新拾起来了。有个同学特别有意思,他说来之前以为就是装模作样摆姿势,现在居然开始惦记着买套茶具回家练习。
课程过半时,老师带着我们做盲品。蒙着眼睛靠嗅觉和味觉辨认茶叶,这才发现自己的感官原来这么迟钝。但渐渐地,能分辨出龙井的豆香、铁观音的兰韵、普洱的陈醇。老师说这是“唤醒舌头”,我觉得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每次课程结束前,大家都会端着最后一道茶随意聊天。有时聊茶叶,有时聊生活,茶香袅袅里,陌生人都成了朋友。这种体验很难用语言形容,就像茶汤入口后的回甘,得亲自尝过才明白。
现在我家阳台多了个小茶席,虽然简陋,但周末照着课程笔记练习成了新的乐趣。邻居看见好奇,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儿请他坐下,泡上一杯。这大概就是丹阳品茶上课最实在的收获——不仅学会泡茶,更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给自己留一方安静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