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品茶海选工作室,同类品茶海选工作坊
最近路过城东,发现街角新开了家“大同品茶海选工作室”,墨底金字的招牌在阳光下特别显眼。说来也巧,隔了两条街的巷子里,不知什么时候也挂出了“同类品茶海选工作坊”的灯箱。这两家店名像双胞胎似的,倒让我这个老茶客犯了嘀咕:现在的茶室怎么都兴叫这名字?
抱着几分好奇,我先进了那家工作室。推门就是一阵茶香,穿着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往盖碗里注水,水声哗啦哗啦的,像山泉水敲青石板。她见我张望,笑着递来一本手写茶单:“先生头回来?我们这儿每天从各地茶园直供二十多种茶,要不试试刚到的凤凰单丛?”
茶香里的门道
工作坊的格局倒是截然不同。叁十平米的空间被竹帘隔成七八个卡座,每间都配着整套茶具。管事的是个戴圆眼镜的老师傅,他捏着紫砂壶慢悠悠地说:“我们这儿啊,讲究自己动手。茶在柜子里任选,水温时间都随您心意。”他忽然压低声音,“其实两家老板是师兄弟,当年在同个茶庄学艺。师兄重仪式感,师弟爱自由派,这才各立门户。”
我在两家店来回泡了半个月,渐渐咂摸出些滋味。工作室的茶台永远摆着时令茶点,昨天是桂花定胜糕,今天换成松仁雪花酥。茶艺师手腕轻转就能冲出叁迭浪,嘴里还念叨着“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而工作坊的客人多是熟客,常看见有人带着自家茶杯来,窝在卡座里翻着书就消磨整个下午。
最有趣的是立冬那天,两家店同时煮起老白茶。工作室用红泥小炉配日本老铁壶,银针白牡丹在玻璃壶里翻飞;工作坊直接搬出陶土炭炉,陈皮老白茶在粗陶锅里咕嘟咕嘟冒泡。满街都是枣香药香,路过的大爷都要停下深吸两口气。
现在城里人喝茶,早不是单纯解渴了。有人在工作室谈成了叁百万的合同,也见过小情侣在工作坊吵完架又和好。那把朱泥西施壶还冒着热气,玻璃杯里的金骏眉正慢慢舒展,就像这两家看似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大同品茶海选工作室,说到底都是在用不同方式,帮现代人找回片刻安宁。
昨儿傍晚飘雨丝,我看见工作室的茶艺师撑着油纸伞,给工作坊老师傅送去新焙的铁观音。两人站在屋檐下说了会儿话,雨滴顺着瓦当串成珠帘。或许最好的茶事本该如此,既有手艺人的执着,也有烟火气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