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品茶自带工作室,兴义品茗自备茶坊体验
最近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发现了个喝茶的好去处,叫兴义品茶自带工作室。我当时还挺纳闷,现在茶馆不都提供茶叶吗,怎么还得自己带?周末闲着也是闲着,就揣上自己存了半年的普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了过去。
地方不太好找,藏在老居民区里,推开木门却别有洞天。没有传统茶馆的喧闹,只有淡淡的沉香。老板是个穿棉麻衫的年轻人,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具。看我拎着茶饼,他会心一笑:“来这儿的朋友,多半都揣着心头好。”
原来茶叶会说话
我那块普洱,在家泡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转身取出个陶壶:“你这茶性子烈,得用厚壁壶镇着。”水温、手法都调整了,出汤时他让我闻香——哎,那种熟悉的梅子香里,竟透出了从来没尝过的甘甜。
他突然问我:“你觉得喝茶最重要的是什么?”没等我回答,自己接了下去,“是了解。就像交朋友,得知道对方的脾气。我们这兴义品茶自带工作室,就是帮大家听懂自己带的茶在说什么。”
这话让我愣住了。确实,同样的茶叶,在这里就像被唤醒了另一面。
每个茶客都是创作者
坐了一会儿,陆续来了几位熟客。有个大姐带了正山小种,老板建议她试试冷萃;另一个小伙子的龙井,配上了山泉水。大家围坐在长茶桌旁,交换着品尝,讨论着每泡茶的变化。
这种兴义品茗自备茶坊体验很特别——没有固定茶单,每个人都是自己那泡茶的主角。老板更像是顾问,根据你带的茶给出专业建议。他说:“市面上太多茶馆在表演茶道,反而忘了茶本身。在这里,茶才是唯一的主角。”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人大老远跑来,就为泡一壶自己的茶。这大概就像音乐家需要懂他的乐器,画家要熟悉他的颜料。自己带的茶,喝起来感情都不一样。
那天我把那片普洱喝透了,整整十二泡,直到茶汤淡如水味犹存。临走时,老板送我到门口,轻声说了句:“好茶就像老友,下次来,它还会给你新的惊喜。”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这个什么都能标准化的时代,能找到一个尊重每片茶叶独特性的地方,真不容易。那块普洱茶饼还剩大半,但我已经想好下周要带什么茶去了——柜子里那罐蒙尘的凤凰单丛,也是时候让它见见懂它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