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余茶香伴读
南康中学的课表里,最近多了一门让外地朋友直呼新奇的课程——茶道课。这事儿刚传开时,不少家长在微信群嘀咕:"孩子们端着茶杯上课,这不是胡闹吗?"可半年过去,当初反对最激烈的李阿姨,现在逢人就夸:"我家那小子以前毛手毛脚,现在能静心泡叁巡茶,连写作业都沉得住气了。"
周二的茶艺教室总是飘着若有若无的茉莉香。初叁(5)班的林晓宇挽着袖口,正在温烫白瓷盖碗。他告诉我,第一次上课时差点烫着手,"当时觉得这些慢悠悠的步骤真麻烦"。现在他却能边注水边讲解:"你看,水要沿着杯壁走,就像给茶叶铺条软毯子。"
茶香里的转变
高二的吴晓婷以前总抱怨课间十分钟太短。自从教室角落设了茶席,她和几个姐妹发明了"课间叁泡法":第一泡醒神,第二泡解渴,第叁泡留着边喝边讨论数学题。有回物理老师经过,居然凑过来讨了半杯凤凰单丛,顺带点拨了两道电路题。"那之后,"晓婷眨眨眼,"我们班管那个角落叫'移动办公室'。"
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学生身上。教语文的王老师把《红楼梦》里的栊翠庵品茶桥段搬进课堂,让学生用刚学的茶艺知识分析妙玉的待客之道。最调皮的张同学突然举手:"妙玉给宝钗用的'瓟斝'是晋王珍玩,就像我们现在用紫砂壶待客,都是最高礼节啊!"全班恍然大悟——原来茶器里藏着这么多人情世故。
更让人意外的是,校篮球队队长陈浩在市级比赛前,专门来找茶艺老师学"冠军泡法"。他给队友们演示如何通过观察茶叶舒展状态来调整心态:"你看这片龙井,在85度水里沉浮叁次才完全展开,像不像我们在落后时稳住节奏的样子?"决赛时他们真的反败为胜,庆功宴上全体队员用盖碗茶代替了碳酸饮料。
当然也有人问:这不会耽误学习吗?初叁班主任刘老师翻出月考成绩单:"上学期在茶艺课表现认真的学生,理科平均分反而提高最多。"她指着窗台那排小陶罐,"孩子们每天轮流照顾茶具,连最粗心的孩子都记住了六安瓜片要存放在锡罐里。"
暮色渐浓时,我看见几个学生还在茶艺室擦拭茶海。水珠顺着乌木茶盘流淌,映着他们专注的侧脸。那个总爱转笔的男生正在教新生闻香,他轻轻掀开闻香杯的动作,像极了博物馆里修复文物的老师傅。
炊烟袅袅的傍晚,校园广播响起古琴曲《梅花叁弄》。茶艺社的同学们约好明天提早半小时到校,他们要赶在早读前,给即将模拟考的学长学姐准备安神茶。保管室的陈阿姨说,最近领用的茶叶罐上,都贴着学生手写的小贴士:"君山银针宜用玻璃杯,可观'叁起叁落'"——这行稚嫩笔迹旁,还画着枚小茶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