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合肥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
深夜的朋友圈里,一条截图突然炸开了锅。聊天窗口里赫然写着"叁小时通话,八百块",转账记录明晃晃刺着眼。群里瞬间沸腾:"谁家孩子这么阔气?""这得是啥重要电话啊?"
李老师推了推眼镜,把手机递给我看时,指尖还带着粉笔灰。教师办公室的挂钟指向晚上九点,他刚批改完期中试卷。"小浩家长昨天来找过我,说孩子偷拿了她放在衣柜里的钱。"他苦笑,"要不是今天看到这个,我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
藏在书包里的秘密
小浩躲在体育馆后墙的角落,校服袖口蹭上了青苔。我走过去时,他正盯着屏幕发呆。"就是...就是想找人聊聊天。"他声音越来越小,"爸妈上半年吵了叁次要离婚,每次我在房间写作业,他们以为关着门就听不见。"
那双还带着稚气的眼睛红了一圈。他说最难受的是上周叁,妈妈摔了茶杯,爸爸摔门而出,他在书桌前坐了叁个小时,作业本上一个字都没写下去。"后来在游戏论坛认识了个大哥,他说可以陪我打电话,不过要收点费用。"
班上有同学凑过来说:"现在好多这种陪聊的,明码标价。游戏陪练、学习监督、树洞倾听,什么都有。"另一个女生翻出手机:"我们班至少有叁个同学买过这种服务,最便宜的也要五十块一小时。"
那些说不出口的话
儿童心理热线的工作人员王女士告诉我,她们经常接到类似的咨询。"孩子们不是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是害怕沟通。有些家长开口就是成绩,闭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慢慢就学会了沉默。"
小浩妈妈赶到学校时,妆都哭花了。她拉着儿子的手反复摩挲:"妈妈不知道你听到了那些...这半年只顾着自己难过,都没发现你长高了两厘米。"她掏出手机给我看相册,最新一张还是叁个月前的校运会。
现在很多家长都像小浩妈妈这样,早上六点出门赶地铁,晚上加班到八九点。嘴上说着为了孩子,可孩子的笑脸却越来越模糊。班主任悄悄说,这学期家长会,全班四十二个学生,只有二十叁位家长到场。
就在上周五,小浩爸爸请了假,带着孩子去看了场电影。他在班级群里发了个笑脸:"这些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已经不爱看动画片了。"
这件事在学校里悄悄传开。有同学在作文里写:"要是聊天也要花钱买,那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免费的爱为什么反而说不出口?"语文老师在这段话下面画了条波浪线,批注:值得每个大人深思。
教学楼前的香樟树沙沙作响,夕阳把走廊照得泛黄。几个男生勾肩搭背地走过,笑声惊起了树上的麻雀。教导主任站在窗边看了很久,转身对值班老师说:"明天开始,把心理辅导室的门牌做得显眼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