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南康小巷情缘何处寻
南康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这个问题突然从脑海里冒出来的时候,我正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青石板上,几只麻雀在屋檐下跳来跳去。这条巷子我走了二十年,可今天忽然觉得它陌生起来。
巷子深处飘来油炸粿的香味,那是李婆婆摆了叁十年的摊子。记得小时候总看见她和张爷爷一个揉面一个炸粿,张爷爷前年走了,现在只剩李婆婆一个人守着油锅。有时候她会对着空凳子说"少放点盐",说完自己先愣住。这算不算南康巷子里的爱情呢?
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柔
再往深处走,王大叔的理发店还开着。玻璃门上贴着"剪发十元"的红纸,字迹都褪色了。他的妻子坐在门口的藤椅上织毛衣,偶尔抬头看看店里的客人。两人不怎么说话,但王大叔每剪完一个客人,都会自然地接过妻子递来的热毛巾。这种默契,怕是要在一起生活叁十年才能养成。
说起来,南康小巷情缘何处寻这个问题,或许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它就在早晨排队买豆浆时互相让位的手势里,在雨天共撑一把伞的背影里,在傍晚谁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里。住在巷尾的小陈上个月刚结婚,新房就租在父母家对面。问他为什么不住新小区,他笑着说:"这条巷子能听见我妈喊吃饭的声音,踏实。"
转角处的杂货店老板娘正在教新来的打工妹认秤星。"要留出一指的空隙,不能让人吃亏。"这话我小时候就听她婆婆说过。现在婆婆坐在里屋听收音机,偶尔颤巍巍地提醒一句"找零钱要当面点清"。叁代人守着一个铺子,这铺子见证了多少南康巷子里的爱情故事。
暮色渐渐漫上来,巷子里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修鞋的老周收拾着工具箱,他的老伴端着茶杯站在门口:"明天再修吧,茶要凉了。"老周"嗯"了一声,手上却还在给一只高跟鞋贴胶皮。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可每次看见,心里还是会泛起暖意。
走得累了,我在巷口的石阶上坐下。望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忽然明白了什么。南康小巷情缘何处寻?它不在轰轰烈烈的誓言里,而在清晨一起挑菜的竹篮里,在午休时共用的蒲扇里,在深夜留的那盏灯里。这条巷子像一本打开的书,每扇窗户后面都写着生活的答案。
晚风吹过,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起身准备离开时,看见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正踮着脚往巷子的砖墙上画粉笔画。画的是两个牵着手的小人,旁边写着"永远做好朋友"。我不由得笑了,也许又一段南康巷子里的爱情,正在悄悄发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