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车站旁的小巷道
站台后的另一条铁轨
每次从龙井火车站下车,我总习惯往对面望一眼。那儿有条小巷子,夹在两排老房子中间,窄得像是被城市遗忘的一道褶皱。说真的,你要是匆匆路过,可能根本不会留意它。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出租车司机扯着嗓子揽客,谁有功夫去看一条灰扑扑的巷子呢?可我这人吧,偏偏对这种不起眼的角落有种奇怪的好奇心。
那天下午,太阳斜斜地挂着,我把行李箱往朋友手里一塞,说了句“等我会儿”,就穿过马路往那边走。朋友在后头喊:“你去那儿干啥?巷子里又没出口!”我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走近了才发现,这条龙井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比远处看着更有意思。墙根处蹲着几个下棋的老爷子,棋盘就搁在石墩上,旁边还放着搪瓷缸子。他们下得很慢,半天才挪一个子儿,好像时间在这儿也跟着慢下来了。
往里走了十来步,空气突然变得不一样了。火车站那边的喧闹像是被什么过滤了,变得朦朦胧胧的。巷子一侧的墙头上,不知谁家的牵牛花爬得正欢,紫色的花朵在风里轻轻点头。我突然想起朋友说过,这条车站旁的小巷道其实能通到后面的老居民区,只是入口太不起眼,好多人都不知道。
巷子深处有家修理铺,老师傅正埋头修自行车。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等人?”我摇摇头,说随便走走。他指指旁边的小马扎:“坐会儿呗,这儿凉快。”我就真的坐下了。老师傅说他在巷子里修了二十年车,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有赶火站的,有刚下车的,还有像你这样,”他顿了顿,“不赶时间的人。”
正聊着,巷口传来拉杆箱轮子滚动的声音,一个年轻人拖着行李匆匆走过,看都没看我们一眼。老师傅朝那个方向努努嘴:“这个月第几个了?现在的年轻人啊,就知道盯着手机导航,恨不得一步就跨出这条巷子。”他说着摇摇头,手里的扳手却没停。
我在那儿坐了大概半小时,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有位大妈提着菜篮子慢悠悠地走,和修车师傅打了个招呼;几个放学的孩子追打着跑过去,书包在背后一跳一跳的。这巷子就像龙井火车站的一个背面舞台,上演着完全不同节奏的生活。车站里的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而这条车站旁的小巷道里的人,却还保留着某种老派的从容。
临走时,修车师傅送我出巷口。他说:“下次来龙井,要是时间宽裕,再来坐坐。”我点点头,回头又看了一眼这条龙井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它在夕阳里拉出长长的影子,安静得像个秘密。朋友在车站门口等我,老远就问:“你到底去那儿找什么了?”我想了想,说:“没什么,就是找了会儿安静。”
其实现在想想,城市里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它们就在热闹的旁边,却守着另一种时间。龙井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是这样,其他车站旁的小巷道大概也是这样。它们不催你,不赶你,就在那儿静静地待着,等着那些愿意慢下来的人。
那次之后,每次坐火车经过龙井,我都会想起那条巷子。想起墙头的牵牛花,想起修车师傅的小马扎,想起那些不需要急着去什么地方的午后。可能这就是城市的另一种表情吧,不那么光鲜,却格外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