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私人工作室快餐,萍乡私房菜快餐工坊
这几天路过城南老巷子,发现梧桐树后面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灰瓦木门的装修看着普普通通,门脸上却并排挂着两块招牌——左边写着"萍乡私人工作室快餐",右边刻着"萍乡私房菜快餐工坊"。这组合倒是新鲜,像把家里的厨房搬到了街面上。
推门进去时正好是饭点,戴碎花袖套的老板娘在玻璃档口后面颠锅,火苗噌地窜起半尺高。她边舀着辣椒酱边招呼:"今天有现熬的绿豆汤,吃完辣的喝正好。"这话听着就像邻家阿姨的叮嘱,让人莫名安心。
灶火间的双面绣
明档厨房里摆着两排灶台,左边是猛火快炒的快餐区,青椒肉丝叁分钟出锅;右边陶罐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文火慢炖的烟笋腊肉已经煨了整上午。掌勺师傅说这叫"一店两吃",赶时间的能快速填饱肚子,想尝鲜的也能吃到功夫菜。玻璃上凝结的水蒸气模糊了忙碌的身影,却让菜香愈发真切。
常来帮衬的出租车司机老李告诉我,自从发现这个萍乡私人工作室快餐,他再也不用蹲在路边吃盒饭了。十五块钱的红烧肉套餐,肉块切得实在,底下还埋着金黄的煎鸡蛋。有回他凌晨收车过来,老板娘竟现给他炒了碗剩饭,说是不能让夜归人饿肚子。
碗底藏着人情味
墙上的菜单用粉笔写着时令菜,入秋后添了道莲藕排骨汤。新来的学徒不小心把盐撒多了,老师傅尝过后二话不说重新炖过。那锅咸汤也没浪费,加了老豆腐做成员工餐。学徒红着眼圈说,在别处早该挨骂了,这里倒像多了个教做菜的师父。
常看见穿西装的白领和工地师傅拼桌吃饭,两拨人聊着完全不相干的事,却都在同一个锅里找着合胃口的滋味。有次听见戴安全帽的大哥说:"这儿的萍乡私房菜快餐工坊,比俺媳妇做得还下饭。"邻座的白领笑着接话:"可不是,每周不来吃两次就惦记。"
暮色渐浓时,外卖骑手在店门口排起小队。打包盒里装着即将送往四面八方的家常味道,而店内暖黄的灯光下,晚归的食客正不紧不慢地舀着碗里的汤。这座城市里总有这样的角落,用恰到好处的烟火气,抚慰着寻常日子里的饥肠与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