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品茶上课,如皋茶艺学习体验
周末起了个大早,朋友神神秘秘地说要带我去个特别的地方。车子拐进老城区一条青石板路,白墙黛瓦间藏着个木质招牌——"如皋品茶上课"。推门进去,茶香扑面而来,几位穿着棉麻衫的茶友正围着长案说笑,这氛围比咖啡馆可舒服多了。
教茶艺的陈老师递来一只素白瓷杯,笑着说:"先别急着学步骤,咱们就当是来玩儿的。"她随手抓起一小撮绿茶,热水冲下去的瞬间,茶叶在杯中舒展开来,像跳起了芭蕾。我忽然发现,原来泡茶可以这么随性又好看。
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等真正开始上手,才发现这活儿不简单。水温要盯着水泡的大小来判断,注水得沿着杯壁画圈。我手忙脚乱的时候,陈老师轻轻托住我的手腕:"别急,你听——" 茶水落入公道杯的声音从哗啦啦渐渐变成淅沥沥,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凤凰三点头"。
最让我惊讶的是,同样的茶叶,不同人泡出来味道真的不一样。坐在旁边的阿姨手法特别温柔,她泡的茶汤格外清甜。陈老师说这叫"手气",每个人手上的温度力度不同,都会留在茶汤里。这让我想起外婆揉面团时总说"手心要通情意",原来茶道里也藏着这个理。
中场休息时,我们移到茶室外的院子。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帘,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有人说起自己来学茶的缘由,有的是为了陪父母,有的是工作太忙想找个放松的地方。穿格子衫的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说,他最初只是冲着免费茶点来的,现在却迷上了这种专注的感觉。
茶香里的如皋味道
陈老师取出本地产的龙井,特意让我们对比不同水温的香气。八十度时是清新的豆香,九十度居然飘出了淡淡兰花香。她说如皋的水质偏软,特别能激发茶的原味,这是别处难有的优势。我突然意识到,这杯茶里还藏着家乡的风土密码。
后来的练习中,我开始留意每个人的小习惯。戴眼镜的先生注水时总会屏住呼吸,扎马尾的姑娘摆茶具时手指特别轻巧。这些细节让整个如皋茶艺学习体验变得生动起来,仿佛我们不仅在学技术,还在编织某种温暖的联结。
临走时,陈老师送了我们每人一小包茶叶。她说带回去用自家的水泡,味道肯定和这里不同。我捧着那包茶叶走在暮色里,忽然很想明天就再来试试。茶艺课结束了,但我觉得这才刚刚开始——开始学会在忙碌的日子里,给自己留出与一杯茶安静相处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