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约茶上课,扶余茶约学堂
扶余这地方,最近有个挺特别的现象。不是那种闹哄哄的聚会,也不是正经八百的课堂,而是叫“扶余约茶上课”。这事儿听着新鲜,我开始也纳闷,喝茶就喝茶,上课就上课,怎么还搅和到一块儿去了?
后来经朋友介绍,我去了一趟。那地方有个挺雅致的名儿,叫“扶余茶约学堂”。去之前我以为就是个茶艺班,到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学堂藏在老城区一条安静的巷子里,青砖灰瓦,推门进去,一股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
茶香里的闲话时光
第一次去正好赶上他们在聊本地老手艺。十来个人围坐在长桌旁,中间摆着几套茶具。主讲的是位六十来岁的老师傅,他不像上课,倒像拉家常,一边泡茶,一边讲他年轻时学编竹器的故事。说到兴起处,还随手拿起旁边的竹条演示起来。
有人问:“现在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吧?”老师傅慢慢斟着茶:“是啊,所以更得有人记得。就像这杯茶,趁热喝才有味道,等凉了,就不好喝了。”他这话说得随意,却让人心里一动。在这里,道理都藏在茶香里,轻轻悄悄的,不像是教,倒像是醒。
我注意到,来这里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有退休教师,有上班族,还有几个大学生。大家似乎都很享受这种氛围——既不是纯粹的休闲,也不是严肃的学习,而是在品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交流、分享。
不一样的“上课”方式
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发现每次主题都不一样。有时候聊传统文化,有时候讨论家庭教育,甚至有次还请来了农技员讲盆栽种植。但无论什么主题,都离不开那杯茶。说来也怪,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人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说话不急不躁,倾听也格外耐心。
这种“扶余约茶上课”的方式,慢慢地改变了我的周末习惯。以前要么宅在家里,要么逛街购物,现在却多了个去处。在那里认识的一个朋友说:“这儿好啊,花一下午时间,既喝了茶,又长了见识,还认识了新朋友,一举多得。”
确实,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连学习都变得急功近利。报个班恨不得立刻拿到证书,看本书也要挑“干货”多的。可在这里,一切都慢了下来。品一口茶,听一段分享,交流几句心得,知识就像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不知不觉就沁入了心脾。
“扶余茶约学堂”的创办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说自己以前是做培训的,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后来我想通了,缺的就是这种烟火气,这种人情味。知识不该是冷冰冰的,它应该像茶一样,有温度,有味道,能让人回味。”
这话说得在理。现在的学习太讲究效率,反而忘了学习的本质是滋养。而在扶余这个地方,通过一杯茶,一群人,一些闲谈,竟然找回了一种很质朴的学习状态。不用赶进度,不用记笔记,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在茶香中有所得。
前几天又去了一次,那天聊的是本地历史。听着老师娓娓道来,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竹帘洒在茶桌上,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真是难得。既充实,又放松;既有收获,又不觉得累。这大概就是“扶余约茶上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如今在扶余,知道这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多了。周末想找个座位,还得提前打招呼。看来,喜欢这种慢节奏学习方式的人,还真不少。或许在每个人心里,都渴望有这么个地方,能暂时放下忙碌,在茶香中找到片刻安宁,也找到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冲淡的思考和交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