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水磨工作室喝茶,凌海水工坊品茶时光
推开凌海水磨工作室那扇老木门,风铃叮当作响,满室茶香便扑面而来。这地方藏在老街转角处,要不是朋友带路,还真发现不了这个宝藏地儿。
老板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来得正好,水刚沸。”他抬头笑了笑,手里的动作没停。我喜欢看他摆弄茶具的样子——紫砂壶在他手里转得稳稳当当,热水冲进去,茶叶舒展开,那股子香气就这么飘了出来。
慢下来的时光
说来也怪,在凌海水磨工作室喝茶,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声,屋里只有茶水注入杯中的轻响。老板偶尔会聊两句茶叶的来历,比如手里这泡凤凰单丛,是去年春天从乌岽山收来的,带着特有的山场气息。
“现在的人啊,什么都求快。”他轻轻晃着公道杯,“连喝茶都恨不得叁秒搞定。可是你看,这茶叶要慢慢醒,水温要刚刚好,连倒茶都得顺着杯壁走——急不来的。”这话让我想起自己平时泡茶包的样子,不禁有点脸红。
在凌海水工坊品茶时光里,最难的大概就是学会“等”。等水开,等茶醒,等那一口恰到好处的温润。等的时候,反而能注意到很多平时忽略的东西——比如阳光怎样慢慢爬过窗棂,比如茶汤在光线下泛着的琥珀色光泽。
茶香里的缘分
常来的人都知道,凌海水磨工作室喝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上个月遇见个老爷子,带着自己收藏的老茶饼来分享。我们就着那泡八十年代的熟普,听他讲年轻时跑茶山的往事。茶汤入口醇厚,故事更是耐人寻味。
老板说,这样的相遇在这里很平常。有人在这里谈成了合作,有人找到了知己,还有人就像我这样,单纯爱上这份闲适。每个周末的下午,总能看到几个熟客准时出现,不用点单,老板自然会泡上他们常喝的茶。
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年代,在凌海水工坊品茶时光里,居然很少有人一直盯着屏幕。大家更愿意看着老板泡茶,或者互相聊聊天。偶尔有人接个电话,都会自觉地走到院子里去。
茶的另一种可能
你以为这里只做传统茶?那就错了。记得有次老板突发奇想,用冷泡法做了款东方美人,加入自制的桂花冰球。那口感,清新得像是把整个夏天都含在了嘴里。隔壁桌的小姑娘开玩笑说,这比网红店的奶茶高级多了。
不过创新归创新,该守的规矩一点不含糊。茶叶还是要认真称重,水温还是要仔细控制,该醒的茶一道程序都不能少。老板常说:“玩花样可以,但不能糟蹋了好茶叶。”这话在理,再新的创意,也得尊重茶的本味。
不知不觉,我在凌海水磨工作室喝茶已经小半年了。现在要是路过附近,总忍不住推门进去坐坐。有时候就是简单喝杯日常的口粮茶,有时候会试试老板新到的稀奇品种。说来也怪,每次从工作室出来,心里都特别踏实,像是给快没电的手机充上了电。
雨渐渐停了,夕阳从云层里透出来。我起身准备离开,老板正在给新来的客人介绍茶叶。风铃又响了,带着茶香飘向暮色里的老街。这样的凌海水工坊品茶时光,大概就是这座城市送给忙碌的人们最好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