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100米内学生约,邻近学子相约
一个电话引发的温暖回忆
前几天,我正在家里刷着手机,突然接到一个老同学的电话。“嘿,在仁怀吗?出来坐坐啊,就咱们以前常去的那家店,离学校不超过100米,方便得很!” 挂了电话,我心里一阵暖流涌过。仁怀100米内学生约,这句话,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青葱岁月。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那时候我们这帮学生,活动范围好像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限定在了学校100米之内。不是因为懒,好吧,可能也有一点点懒。但更重要的是,这短短的100米,简直就是一个专属于我们学生的“快乐星球”。
校门口右手边,那家奶茶店现在还在呢。老板娘总是笑眯眯的,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口味。谁的奶茶要多糖,谁的要去冰,她心里都有一本账。下午放学铃声一响,这里绝对是第一个“爆破点”。呼啦啦一群穿着校服的人涌进去,叽叽喳喳的,好像要把在教室里憋了一整天的话都倒出来。那时候零花钱不多,一杯五六块的奶茶,能让我们围在一起聊上半个钟头,从今天数学老师那道变态的题目,聊到隔壁班那个打篮球很帅的男生。
再往前走几步,就是那家小小的书店。说是书店,其实一半卖辅导书,另一半则藏着我们最爱看的漫画和小说。我们常常假装在里面翻看《五年高考叁年模拟》,其实心思早就飞到了旁边那排花花绿绿的封面上去了。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大叔,他心里明镜似的,却从来不说破,只是在我们真的蹭书看太久时,会故意咳嗽两声,我们便心领神会地嘻嘻哈哈跑开。
所以你看,这“仁怀100米内学生约”,约的真的只是一杯奶茶、一本书吗?我觉得不是。我们约的,是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一个逃离课业压力的“避风港”,是一段可以自由呼吸的短暂时光。在这里,没有排名,没有试卷,只有朋友和说不完的悄悄话。
邻近学子相约,是习惯更是情怀
这种“邻近学子相约”的习惯,好像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即使后来我们毕了业,去了更大的城市,见了更广的世界,但每次回到仁怀,和老友见面的首选,依然还是学校附近那几个老地方。坐在熟悉的座位上,窗外的景色或许有点变化,但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
我有时在想,为什么我们对这区区100米如此眷恋?也许是因为,我们最炽热、最单纯的青春,最宝贵的朋友情谊,都毫无保留地挥洒在了这里。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我们的故事。那家小吃店,是我们庆祝模拟考顺利的地方;那个文具店,是我们凑钱买生日礼物的地方;就连那个十字路口,都留下了我们放学后依依不舍、说了十分钟“再见”还没分开的身影。
现在,我和朋友们都长大了,为工作和生活奔波在不同的城市,见一面并不容易。但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邻近学子相约”才显得格外珍贵。它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成了一个情感符号。只要坐到一起,时光就好像瞬间倒流,我们还是那群为了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也为了一点小事就能开怀大笑的少年。
电话里同学说的那家店,灯光还是那么暖,东西的味道,好像也一直没变。我们约在那里,喝的是一种名叫“回忆”的饮品,吃的是一盘叫做“青春”的点心。这仁怀100米内学生约,约的是过去,更是现在和未来那份永不褪色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