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前两天和朋友在鹤壁老区喝羊肉汤,他刷着手机突然问我:“你看这微信附近的人,怎么一眼就知道哪些是卖东西的?”
那些藏不住的小细节
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神秘。你打开附近的人列表,先看头像——要是头像直接印着店铺招牌、商品照片,或者用特别亮眼的颜色,十有八九是在引流。正经人的头像要么是自拍,要么是风景照,对吧?再留意个性签名,如果写着“新到货品”“特价优惠”这类直接和买卖相关的词,意图就很明显了。
不过现在很多商家也学聪明了,会把头像弄得和普通人一样。这时候你得看看相册封面,那个位置比头像更显眼。要是封面图还在展示商品,那就基本能确认了。我认识的一个服装店老板就说,他每天都要通过附近的人加好几个顾客,很多人就是被精心设计的封面图吸引的。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距离显示。要是对方距离你几百米,但资料里写的地址在另一个区,这种情况就要多留个心。可能是商家在多个地方轮流登录,或者用了虚拟定位。
聊天时的蛛丝马迹
要是光看资料还拿不准,聊两句就清楚了。正常打招呼都是“你好”“你是鹤壁哪儿的”,但销售账号往往叁句话不离本行。你回个“你好”,对方可能直接问“需要齿齿商品吗”,或者发来店铺链接。这种开门见山的聊天方式,基本就能判断出来了。
还有些更隐蔽的,会先和你聊些日常,但聊着聊着总会把话题引到某个商品上。比如你说今天天气不错,他能从天气说到防晒霜,再自然过渡到他在卖的护肤品。这种转弯抹角的销售技巧,现在也挺常见的。
其实在鹤壁这样的城市,大家生活节奏没那么快,很多人做小微商就是为了贴补家用。我表姐在新区开了家美甲店,她就经常用微信附近的人找客户。她说现在大家都很敏感,所以她从不藏着掖着,直接说明自己是美甲师,反而能交到不少朋友。
话说回来,识别这些销售账号有什么用呢?对有些人来说是避免打扰,对另一些人反而是商机。我有个朋友在山城区开火锅店,他就专门研究怎么让账号看起来不那么“商业”,结果吸引了很多附近居民来店里吃饭。
现在微信把“附近的人”改名叫“附近的直播和人”了,功能也在变。但不管怎么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真诚最重要。你是卖东西的没关系,直接说出来,需要的人自然会找你。遮遮掩掩反而让人反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两天天气转凉,鹤壁快要入冬了。走在淇河边上,还能看到不少人在用手机。不知道他们刷到附近的人时,是不是也在琢磨同样的问题——屏幕那头,到底是真心交朋友的人,还是只想做成生意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