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奎屯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
最近在奎屯本地的网络社群里,总能看到有人发“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这样的消息。说实话,第一次刷到的时候我还愣了会儿神,心里直犯嘀咕:这年头连这种服务都搞得跟点外卖似的了?
那天晚上跟几个老同学在大排档喝酒,聊起这事。坐对面的老李压低嗓子说,他上周还真扫过那个二维码。“跳出来个客服窗口,让先转50定金,说是怕人恶作剧。我寻思着万一是骗子呢?结果钱刚转过去就被拉黑了。”他苦笑着把酒杯重重一放,“得,半箱啤酒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藏在二维码背后的猫腻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儿处处透着古怪。正经生意哪有用这种方式揽客的?我特意找了个做网络安全的朋友打听,他听完就笑了:“老哥,这分明是钓鱼二维码啊。那些所谓的‘奎屯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十个有九个都是骗定金的,剩下那个怕是连二维码都不给你发。”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类信息经常出现在本地贴吧和二手交易群里。有些账号装得特像回事,还会发些模棱两可的聊天记录截图。可你要真去较真,要求视频确认,对方立马就找各种理由推脱。
前两天在出租车上,司机师傅也说起这个事儿。“拉过几个小年轻,车上就在讨论那个奎屯150元的二维码。”师傅握着方向盘直摇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不知道社会险恶。我女儿上大学了,我天天叮嘱她,陌生链接绝对不要点。”
这话让我想起隔壁小区出过的事。有个租客信了这种广告,结果被套走两千多。去派出所报案时才知道,最近叁个月类似案件已经接到二十多起了。民警说得挺实在:“真要是有这种好事,能满大街打广告?”
晚上回到家,我又特意搜了搜相关的辩辩群。发现这些群名都起得挺隐晦,什么“奎屯夜生活交流群”、“本地休闲娱乐群”。进去一看,管理员每隔半小时就发一次那个“奎屯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的广告,明显是机器人在操作。
有次我假装感兴趣,私聊了那个发广告的账号。对方信誓旦旦保证“绝对安全”、“不满意包退”,可当我问具体位置在哪,对方就只回复“到了奎屯市区再联系”。这种套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
说实话,这种骗局能一直存在,就是抓住了某些人贪小便宜的心理。150元这个价格定得挺巧妙,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好卡在很多人“试试也无妨”的心理底线上。
我有个在社区工作的表姐说,他们最近正在做防诈骗宣传,特意把这类案例加进去了。“很多上当的都是外地来的打工者,人生地不熟的容易中招。”她叹了口气,“其实只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就能避开大部分陷阱。”
最近发现,这些广告的用词也开始升级了。除了“奎屯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还出现了“同城直约”、“线下见面”之类的说法。不过换汤不换药,核心还是那个要定金的套路。
昨天下班路过小区公告栏,看见物业新贴了防诈骗提示,第一条就是警惕网络招嫖诈骗。看来这事确实该引起重视了,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被这种不良信息搞得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