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同城喝茶上课,扬州品茶学习交流
最近朋友圈总看到"扬州同城喝茶上课"的消息,刚开始还纳闷,喝茶就喝茶,怎么还上课呢?直到上周被朋友硬拉着参加了一次,才发现这可不是普通的茶艺表演。
那是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我们走进东关街的一处老宅。青砖小院里摆着几张茶桌,老师是位穿棉麻衣裳的阿姨,说话带着软糯的扬州口音。"咱们今天不搞那些花架子,"她一边温杯一边说,"就聊聊怎么把茶喝明白。"
茶香里的扬州味儿
她先泡了壶绿杨春,茶水在白瓷杯里漾出嫩绿的色泽。"你们看,这茶像不像瘦西湖的春水?"说来也怪,经她这么一点,再品茶时真能尝出几分江南春意。接着她又拿出几款不同的茶叶,教我们辨认香气:绿杨春是清雅的豆香,魁龙珠带着果韵,连最普通的茉莉花茶,在她手里都泡出了扬州小巷初夏的味道。
在场有个小伙子说他天天喝奶茶,头一回知道原叶茶能这么有意思。老师笑着接话:"扬州人喝茶啊,从来不只是解渴。你们想想,富春茶社的早茶,何园里的茶会,这不都是把茶喝成了生活么?"
这话让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这"上课",上的是如何用一杯茶的温度,把快节奏的日子过慢些。就像老师说的,现在人总说没时间喝茶,可抽半小时刷手机的时间总有吧?把这半小时留给茶,日子就多了个透气的小窗。
后来我们还学了怎么选适合自己的茶具。老师说不用追求名贵,她拿出各种材质的杯子让我们对比:陶土杯会让茶汤更柔和,玻璃杯适合观赏茶叶舒展,白瓷最显茶色。我最后选了个朴素的陶杯,发现用它喝茶,确实比办公室的马克杯多了几分滋味。
那天离开时雨还没停,但每个人手里都多了包老师推荐的茶叶。朋友打趣说,这堂"喝茶上课"比公司培训实用多了。确实,现在每晚我都会泡杯茶,在茶香里回想老师那句话:"茶要慢慢品,日子要慢慢过,这才是咱们扬州人骨子里的讲究。"
如今每周的扬州同城喝茶上课成了我最期待的事。上周学的是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这周要体验宋代点茶。这些活动就像一条隐形的线,把散落在城市各处的爱茶人串了起来。有时想想,在咖啡当道的今天,能找到一个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传统茶文化的地方,还真是件温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