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附近300块钱的爱情,萍乡周边300元的情缘
萍乡附近300块钱的爱情,萍乡周边300元的情缘,这串字眼总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前几天在小面馆吃粉,隔壁桌两个中年男人聊得热火朝天,我无意间听见这么一嘴。穿灰夹克的大叔呷了口白酒,眯着眼说现在这世道,叁百块能买啥?买不到半条烟,却能买一段萍乡附近的爱情。
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仔细琢磨还真像那么回事。老城区解放路那排霓虹灯招牌底下,傍晚总晃动着些模糊的身影。她们倚在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旁,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浓妆的脸。路过时能闻到劣质香水混着夜来香的味道,有个穿红裙子的女人一直低头刷短视频,外放的声音哗啦啦响。
夜色里的交易
李老四开摩的十年了,他说这些女人多半是从附近县里来的。 “三百块?够在开发区租一个月单间了。”他弹了弹烟灰,方向盘一拐绕过坑洼。这些萍乡周边的短暂情缘,就像雨天积在路面的水洼,太阳出来就蒸发了。
我见过最年轻的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躲在巷子阴影里打电话:“妈,我在厂里加班呢,这个月能多寄五百。”挂了电话掏出粉饼补妆,手有点儿抖。或许她心里还揣着某个青梅竹马的影子,但那影子终究敌不过房东催租的敲门声。
常跑长途的货车司机老赵说得更直白:“这价钱在萍乡附近都算公道了。”他经常在国道边的家庭旅馆歇脚,老板娘会默契地递来钥匙。房间墙皮有点脱落,但床单是新换的,带着肥皂香。他说这些萍乡周边300元的情缘,就像加油站提供的免费茶水,解渴,别指望品出什么滋味。
有个总穿白衬衫的姑娘让我印象深刻。她总带着本书,等客人时就坐在便利店门口的塑料凳上看。有回刮大风,书页哗啦啦翻动,我瞥见是本《飘》。她不好意思地合上书,说小时候梦想当语文老师。现在倒好,每天都在实践最直白的修辞学。
生活的重量
菜市场卖豆腐的张婶撇撇嘴:“都是苦命人。”她说这些女人早上都来买最便宜的豆渣,偶尔称两块水豆腐就算改善生活。有次看见那个红衣女人拎着小学作业本,张婶多塞给她一把黄豆:“给孩子打豆浆吧,长身体。”
开发区的吴师傅在修车摊旁开了个小卖部。深夜常有女人来买泡面,她们专挑袋装的,舍不得多花一块钱买碗装。有回听见两个女人闲聊,一个说儿子考了全班第二,另一个说女儿舞蹈比赛拿了奖。她们撕调料包的手突然就不抖了,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
路灯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这些萍乡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像夜来香一样在暗处绽放。老城区要拆迁了,解放路的霓虹灯招牌拆得七零八落。那些身影渐渐散去,不知又飘向哪个城中村。只有水泥墙上还没撕净的小广告,在风里哗啦啦响,像在诉说那些没人仔细听过的故事。
如今路过那些巷口,偶尔还会想起穿红裙的女人和看《飘》的姑娘。她们用最直白的方式,称量着生活的重量。叁百块,或许不够在高级餐厅吃顿饭,却撑起了某个孩子整整一学期的补习费。这大概就是萍乡周边300元情缘最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