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火车站小巷子,晋州车站附近小胡同
晋州火车站小巷子
每次从晋州火车站出来,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往右边瞅。那儿藏着一条小巷子,窄窄的,旧旧的,夹在两排有些年头的楼房中间。说实在的,你要是匆匆赶路,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可对我来说,这条晋州火车站小巷子,就像个老朋友,每次路过,都得进去打个照面。
巷口总有个修鞋的大爷,坐在小马扎上,身边工具摆得整整齐齐。我上次皮鞋后跟磨偏了,就是他给修的。他一边敲敲打打,一边跟我唠:“这巷子啊,比那新修的站前广场年纪还大哩。”巷子的地面是那种老式的水泥砖,坑坑洼洼的,下雨天得小心走着,不然积水会悄悄溅你一脚。两旁的墙壁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风一吹,叶子哗啦啦地响,像在说悄悄话。
再往里走,味儿就丰富起来了。刚出炉的烧饼香,混着旁边水果摊上西瓜的清甜,还有隐隐约约飘来的、谁家正在炖肉的酱香气。这些味道混在一起,不冲,反而让人觉得踏实,是那种过日子的、暖烘烘的味道。卖烧饼的老板娘认得我,每次见我探头,就会笑着扬扬下巴:“老样子?糖烧饼?”这条晋州火车站小巷子,好像把时间给留住了,外面的世界再怎么变,这里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另一个视角
其实,很多人也把这儿叫做“晋州车站附近小胡同”。我有一回跟一个本地朋友提起,他就这么叫的。他说:“你说车站旁边那小胡同啊,里头有家理发店,老师傅手艺那才叫绝。”这称呼听起来更随意,更亲切,像是街坊邻居之间的暗号。
我顺着他的指点去找,果然在巷子中段发现了那家理发店。红色的木头门脸,老式的转灯已经不转了,玻璃上贴着简单的两个字:“理发”。推门进去,一股洗发膏的清香扑面而来。老师傅话不多,但手里的推子、剪刀运用得出神入化,利索得很。坐在那张有点年头的铸铁理发椅上,听着耳边清脆的剪刀声,看着镜子里渐渐利落的自己,心里会突然觉得特别安静。这条晋州车站附近小胡同,藏着的就是这些手艺和人情。
巷子不长,从头走到尾,抽根烟的功夫就够了。可你要是愿意停下来,能看的东西就多了。下棋的老人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转眼又哈哈一笑;放学的小孩背着书包,在小卖部门口踮着脚买冰棍;一只花猫懒洋洋地躺在窗台上晒太阳,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拼凑出了这条巷子的魂儿。它不像大马路,只管把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它这里,是让人待着的,是生活本身。
我又想起了那个修鞋的大爷。他上次好像随口提过一句,说儿子在城南买了新房子,要接他过去住。他当时一边给鞋子上线,一边慢悠悠地说:“去那儿干嘛呢?这儿多好,热闹,有人气儿。”我不知道他后来去了没有。这次来,我特意往巷口看了看,那个熟悉的小马扎还在,心里莫名就松了口气。
火车站的广播隐隐约约地传过来,提醒着人们旅途的奔波。但一走进这条晋州火车站小巷子,那份匆忙感就立刻被过滤掉了。它就像一块海绵,悄悄吸收着都市的喧嚣,然后反馈给你一种平和的、稳稳当当的节奏。我不知道它还能存在多久,也许哪天,旁边的楼房会变得更气派,这条巷子也会变得不一样。但至少现在,它还在那里,用它的方式,守护着一段旧时光,温暖着每一个走进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