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永州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
一个电话背后的故事
前两天刷手机,看到“永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这个事,心里咯噔一下。现在这年头,50块钱能干啥?买两杯奶茶,或者打一趟车。可一个初中生,却用它打了整整叁个小时的电话。
我认识一个永州的学生小明。他爸妈在广东打工,一年就回来一两次。小明跟着奶奶住,平时话不多。那天他揣着省下来的50块零花钱,跑到镇上的电话超市,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妈,我们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这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电话这头,他说学校的饭菜变好吃了,其实是想念妈妈做的辣椒炒肉;说最近长高了不少,其实是想让爸妈别担心。叁个小时里,他絮絮叨叨说着生活里的小事,就像要把这几个月攒的话都倒出来。
50块钱对学生来说不是小数目。可能是他攒了好几周的早餐钱,也可能是帮邻居照看小孩挣的。但在他看来,能听见妈妈的声音,能跟爸爸说上几句话,这笔钱花得特别值。
现在家家都有手机,为啥还要花钱打电话?小明的奶奶用的是老人机,视频通话根本不会。而且,有些话隔着屏幕反而说不出口。在电话里,听见爸妈呼吸的节奏,感受到他们语气里的温度,这种感觉是微信语音给不了的。
永州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听起来像个故事,却是很多留守孩子的日常。他们用这种方式,紧紧抓住和父母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线。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声音传来的那一刻,心就贴在了一起。
想想也是,现在的孩子要的其实不多。不是最新款的球鞋,也不是昂贵的玩具。他们最想要的,可能就是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听他们说说话。实在不行,能痛痛快快打个长途电话也好。
那天挂掉电话,小明眼睛有点红,但嘴角是上扬的。他把剩下的几块钱买了两个包子当晚饭,哼着歌走回家。这个周末,他又要开始攒钱了,为下一个叁小时的通话。
这样的故事,在永州的乡镇上,可能天天都在发生。那些用零钱换来的通话时长,承载着太多说不出口的思念。下次要是听说哪个孩子又在电话超市待了好久,别急着说他浪费钱。也许他正在用这种方式,默默守护心里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