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龙岩百米内附近的人上门
这几天龙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下楼扔个垃圾就撞见邻居老陈撑着伞往小区门口张望。他看见我就招手:“你说现在这科技邪门不,上午在手机里找个修水管的,不到半小时人就带着工具站门口了!”
我揣着手机往家走,雨点子啪嗒啪嗒敲在伞面上。想起五年前搬来时买个灯泡都得跑叁条街,现在隔着一百米都能找到会装吊灯的老师傅。楼下水果店老板娘昨天还念叨,她儿子发烧那晚,直接在附近叫到退烧贴,穿睡衣下楼就取着了。
百米内的烟火气
菜场刘阿姨的三轮车总是堵在巷子口,车把上挂着的二维码被磨得发白。有回我买完菜才发现手机没电,她扯着嗓子喊:“住三栋的二妹是吧?明天顺手带过来就行!”这种熟稔让人想起老家的圩天集市,现在倒是在龙岩百米内附近的人上门服务里延续下来。上周家里 wifi 时好时坏,在社区群问了一句,住隔壁单元的电信小哥直接带着测速仪来敲门,测完还顺手给换了截网线。
当然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上次想找个人拼单奶茶,结果附近同时冒出五个骑手,消息提示音像放鞭炮。最后选了那个头像顶着“龙岩炒粉王”的年轻人,他喘着气把奶茶递过来时,塑料袋上还沾着辣椒面的香味。
黄昏时常见到穿各色工装的身影在楼宇间穿梭。有个总戴着鸭舌帽的维修工,他的电动车筐里永远装着叁样东西:扳手、保温杯和一包给流浪猫的鱼干。他说在龙岩接单这两年,摸清了城南城北所有老房子的水管脾气,有次光凭邻居描述“水表在红砖墙第叁个花盆后面”就找到了故障点。
这种百米内的连接像毛细血管,让整座城市活泛起来。表姐上个月深夜胃痛,她在药店平台下单时特意备注“需要龙岩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不到十分钟就听见保安亭方向传来电动车急刹的声音。那个跑腿小伙送来药时,额头的汗珠在路灯下反着光。
老街拐角的代收点现在成了信息集散地。货架间总能听见:“302你家空调修好了没?”“四栋那姑娘介绍的保姆试工了吗?”王伯的修鞋摊被迫兼营起快递暂存,他一边给高跟鞋换底一边抱怨:“现在年轻人连一包纸巾都要叫人送!”但工具箱最底层却妥帖收着儿女给他买的智能机,屏幕常亮着附近居民发来的修鞋预约。
或许所谓智慧城市,不过是让相隔百米的人们能听见彼此的敲门声。就像今早我看见六楼的老教师举着手机在花园里边转圈边嘟囔:“这定位说就在一百米内啊...”原来是她女儿点了养生汤,骑手正在紫藤架后面核对门牌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