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类似称呼的别称

发布时间:2025-11-02 03:00:30 来源:原创内容

那个有点特别的称呼

最近和几个毕业几年的学长吃饭,聊起大学时光,不知谁先提起了“炮楼”这个说法。桌上瞬间热闹起来,大家都会心一笑。有个在承德读了四年书的哥们拍着大腿说:“嘿,你们也知道那儿啊!”

这所谓的“炮楼”,其实就是承德大学城周边一些看起来比较密集的住宅楼。这些楼普遍不高,但挨得特别近,阳台一个接一个,晾晒的衣服五颜六色,远远看去确实有点像军事上的炮台。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是大二那年,有个本地同学指着一片房子说:“看,那就是咱们的‘炮楼’。”当时我还挺纳闷,这名字怎么来的?

仔细想想,这个称呼挺形象的。那些楼房确实建得密集,窗户多,阳台小,特别是傍晚时分,灯光逐一亮起,从学校操场望过去,真有点布防的感觉。不过说到底,这个叫法并没有恶意,更像学生们之间的一种调侃。

和“炮楼”类似的称呼其实还不少。附近城中村的出租房被戏称为“碉堡”,因为房子挨得紧,通道狭窄,第一次去的人很容易迷路。还有更直白的,直接把某栋旧宿舍叫做“弹药库”——据说是因为里面住的全是男生,经常集体打游戏到深夜。这些称呼都带着学生特有的幽默感,既形象又有点促狭。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叫法呢?我觉得这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分不开。大学城通常建在郊区,周边配套还没完全跟上,学生们课余时间没处去,就给周围建筑起了各种外号。这些称呼在宿舍夜谈、食堂吃饭时口耳相传,渐渐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暗号。

记得有次我帮同学去“炮楼”那边取东西,走进那些巷子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楼全是各种小店,打印社、小吃摊、奶茶店,应有尽有。虽然环境简陋,但烟火气十足。很多毕业生离校后,反而会怀念起这些地方。

这些别称之所以能流传开来,可能是因为它们准确地抓住了建筑的特点,又符合年轻人的表达习惯。就像我们会给好朋友起外号一样,这些称呼里其实藏着对这段青春岁月的特殊情感。虽然名字听起来不那么文雅,但确实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记忆。

现在偶尔回承德,路过大学城时还会特意看看那些“炮楼”。听说最近有些楼正在改造,外立面刷了新漆,比以前整洁多了。不知道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是不是还在用这个称呼?或许他们已经给这些建筑起了新的外号,毕竟每一代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说。

这些看似随意的别称,其实织成了一张独特的情感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每个奇怪的称呼都对应着一段青春往事。当你听到有人说起“炮楼”,能会心一笑的时候,大概就说明你真的在那里生活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