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大学校鸡的暗号,明光校园鸡的密语

发布时间:2025-11-02 16:41:15 来源:原创内容

明光大学操场的东南角有片小树林,每到傍晚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学生往那儿走。起初我以为是情侣约会,直到有天室友神神秘秘地塞给我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晚八点,老地方,带点吃的"。

我捏着纸条犯嘀咕,这没头没尾的到底什么意思?室友冲我眨眨眼:"记得带玉米粒。"更奇怪的是,他在便签右下角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鸡头图案。

那个黄昏的意外发现

怀着满肚子疑问,我提前半小时溜达到小树林。斜阳透过香樟树洒下斑驳光影,忽然听见草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拨开灌木的瞬间我愣住了——五六只油光水滑的芦花鸡正踱着方步,领头的公鸡脖子上居然系着条红色丝带。

还没回过神,身后传来轻笑声。回头看见文学院的小林提着米袋走过来:"它们可是我们的编外成员。"她蹲下身撒了把米,那只系红丝带的公鸡居然用喙轻轻碰了碰她的鞋带。

原来这些鸡是几年前从实验室退休的实验动物,被学生们自发收养。久而久之,大家发明了一套与它们互动的方式。比如拍叁下手表示开饭,吹口哨代表危险临近,最有趣的是那只系红丝带的公鸡,它已经学会用不同叫声回应不同专业的学生——听到中文系的会啼鸣,遇到物理系的就发出咕咕声。

现在每天傍晚,带着食物的学生只要在固定位置画个鸡头图案,很快就会有小家伙从灌木丛里钻出来。这个不成文的约定渐渐成了校园里温暖的秘密,被大家称作明光大学校鸡的暗号。

有天我亲眼见证了这个暗号的妙用。下暴雨的傍晚,生物系的学长在凉亭柱子上画了特殊的双环鸡头标记,没过十分钟,就看见几只鸡跟着领路的学生转移到干燥的器材室。后来才知道,双环代表需要紧急转移,而单环则是日常投喂。

这些充满灵性的互动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院子。那时候总觉得城市里缺少这样的温情,没想到在明光校园里,人与动物之间依然保留着如此美好的默契。明光校园鸡的密语不仅是一套信号系统,更成了连接不同学院学生的纽带。

最近艺术系的同学正在悄悄筹备更有趣的事——他们打算给每只鸡设计专属的脚环。听说设计图里暗藏玄机,不同颜色的组合对应不同的交流信号。这个计划让明光大学校鸡的暗号体系变得更加丰富,或许再过段时间,连音乐学院的同学都能用笛声与它们对话了。

现在每次路过小树林,我都会留意树干上是否出现新的图案。那些看似随意的涂鸦,其实都在诉说着校园里最鲜活的故事。有时候看着在草地上悠闲踱步的鸡群,会觉得它们才是这个校园真正的主人,而我们不过是一届届轮流来照顾它们的过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