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小粉灯一条街,郴州小粉灯街区风情

发布时间:2025-11-03 17:33:42 来源:原创内容

走在郴州的夜色里,要问哪儿最有味道,老城区那条挂着淡粉色灯笼的小街总会第一个蹦进脑海。说来也怪,明明就是些寻常巷陌,可每回踩着青石板路,看着头顶连成一片的柔和光晕,脚步就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这条街的妙处,在于它不急着向你展示什么。傍晚六点光景,店家们才慢悠悠地把灯笼点亮。那光是暖融融的粉,不像霓虹那般扎眼,倒像给整条街罩了层薄纱。沿街的铺面都不大,卖什么的都有——手编的竹器还带着青竹香,刚出炉的米糕冒着热气,裁缝铺里的老师傅戴着老花镜,针线在布料间穿行得飞快。

老手艺的新生命

街角那家做糍粑的铺子,总是围着一圈人。六十多岁的陈师傅说,他们家用石臼捶打糯米的老法子,传了叁代人了。“机器打的哪有这个劲道?”他边捶边笑,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刚出锅的糍粑裹上黄豆粉,咬一口软糯弹牙,甜得恰到好处。很多年轻人专门跑来买,说要尝尝“小时候的味道”。

再往前走几步,是家做银饰的小店。老板是个叁十出头的年轻人,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门手艺,却在样式上玩出了新花样。传统的长命锁旁边,摆着设计成星辰模样的吊坠,既保留了手工捶打的纹理,又多了几分时尚感。“老手艺不能丢,但得让年轻人也喜欢不是?”他手里打磨着银片,头也不抬地说。

天色完全暗下来的时候,郴州小粉灯一条街才真正展现出它的魅力。灯笼的光把每个人的脸庞都映得柔和了几分,街上飘着各色小吃的香气——烤豆腐的焦香混着糖炒栗子的甜,还有不远处茶馆里飘出的茉莉花香。住在附近的李阿姨每天都来散步,“习惯了,吃完饭不来转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说这条街就像个老邻居,见着了才踏实。

茶馆里正是热闹的时候。说是茶馆,其实更像街坊们的聚会场所。几个老友围着竹桌下象棋,旁边围着叁两个看客;靠窗的位置,几个年轻人低声聊着天,手边的搪瓷杯里茶汤正温。老板穿梭在桌椅间,时不时插两句话,俨然一副大家长的模样。

走到街尾,有个卖糖画的老艺人。只见他舀起一勺熔化的糖浆,手腕轻轻转动,不过十几秒工夫,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就成型了。围观的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发出轻轻的惊叹声。这手艺他做了四十多年,“现在能做这个的人不多了。”他说着,把糖画递给一个小姑娘,眼里带着笑意。

夜色渐深,店家开始陆续收拾打烊。灯笼一盏接一盏地熄灭,整条街慢慢安静下来。但那股烟火气似乎还萦绕在巷弄里,等着明天再次被点亮。这条街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迎送着来往的人们,不张扬,却始终温暖。或许正是这份恰到好处的烟火气,让每个来过的人都惦念着回来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