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麻城一品楼品凤楼网络社区
这几天刷手机的时候,老看到有人在打听麻城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的事儿。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个论坛名字,我还琢磨了半天——这取名挺有意思的,又是“品楼”又是“品凤楼”,听着就让人想进去逛逛。
记得那天晚上闲着没事,我就点进去了。好家伙,界面做得还挺清爽,不像有些论坛花里胡哨的让人眼晕。最上面滚动着麻城本地的新闻,下面分了好几个版块:有聊家常的,有分享美食的,还有个特别热闹的二手交易区。我随手翻了几个帖子,发现大家说话都挺实在,谁家阳台种的花开了会发照片,哪条巷子新开了早点铺子也会互相提醒。
这个地方挺有人情味
有个帖子我印象特别深。楼主说家里老人从乡下来,在人民广场走丢了,急得在论坛发帖求助。结果不到半小时,下面就跟了二十多条回复,有说在哪个路口看见过老人的,有提供寻人建议的,还有两个网友直接放下手头的事帮忙去找。后来人在文化馆旁边找到了,楼主在帖子里谢了一遍又一遍。这种事情,现在大城市里还真不多见了。
我也慢慢养成了习惯,每天吃完晚饭就上去看看。今天张阿姨发了她孙子的画,明天李大叔晒他钓的鱼。有时候谁家遇到点难事,发个帖子说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虽然不一定能解决大问题,但那份关心是实实在在的。这种邻里街坊的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大杂院的日子。
最近论坛里在讨论老城区改造的事,这个话题可热了。有人说拆了可惜,那些老房子有年头了;也有人觉得该拆,住着确实不方便。两边说得都有道理,讨论得挺热烈,但没人急眼吵架。这种氛围挺好的,现在网上动不动就互相喷,能这样心平气和地聊事情的地方真不多了。
对了,论坛还有个“同城活动”版块挺有意思。上周末就有人组织去龟峰山看杜鹃花,报了叁十多个人。组织者王大哥在论坛里特别嘱咐大家要穿运动鞋,带够水,考虑得挺周到。我看他们回来后发的照片,漫山遍野的红色,真是美极了。这样的活动,把网上认识的陌生人变成了现实中的朋友。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这个麻城一品楼品凤楼网络社区能这么吸引人?可能就是因为这里的人把论坛当成了自己在网络上的家吧。大家在这里分享生活的点滴,互相帮助,就像以前胡同口、村头大树下的闲聊,只不过换了个形式。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说说话,听听别人的故事,挺好的。
前两天看到有个新来的网友发帖问,在麻城哪里能学到传统剪纸。下面马上就有人回复了,说文化宫每周叁下午有免费课,还附了老师的联系方式。这种即时又实用的帮助,在很多大网站反而找不到了。也许正是因为这里的人都在同一个城市,彼此之间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不知不觉就在这个论坛泡了小半年。现在要是哪天没上去看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它不像那些热闹的社交平台,动不动就几万转发,但这里的每个帖子、每条回复都透着生活的温度。如果你也在麻城,不妨也来看看,说不定能发现不少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