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百元情感在耢阳
那个百元之约
火车站旁边的巷子口,李姐的奶茶店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时,她正给一个外卖订单封口。“老规矩?”她头也没抬。我点点头,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这条街往南走叁百米就是耒阳北站,总有人在这里告别,也有人在这里重逢。
“听说小陈昨天结婚了。”李姐把奶茶推到我面前,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我捏着吸管的手顿了顿。小陈是我们这帮人里最执着于寻找真爱的,曾经扬言找不到灵魂伴侣绝不将就。可现在呢?他还是娶了相亲认识的姑娘,从认识到领证不过两个月。
我突然想起叁年前的冬天,也是在这家店里,小陈信誓旦旦地说要在耒阳找到纯粹的感情。那时的我们,都还相信爱情不该被标价。可现实呢?隔壁桌的年轻人正在算账,这个月房贷叁千五,车贷两千,孩子的补习班又要交钱了。他们谈论着“百元情感”的可能性,语气里带着无奈的笑。
巷子深处的宾馆,霓虹灯招牌闪着暧昧的光。偶尔有情侣走进去,前台熟练地收钱、递钥匙。我知道有些故事在这里开始,也有些在这里结束。但这不全是悲伤的事——上周我遇见一对老夫妻,他们每年都会来这家宾馆住一晚,说是纪念叁十年前第一次见面。
老张的理发店就在宾馆对面。有天深夜我去剪头发,他一边磨剪刀一边说:“现在的人啊,连谈感情都要计算成本。”他见过太多在理发时哭诉的年轻人,都为钱吵架。有个姑娘哭着说男友连100块钱的生日礼物都觉得贵。“可是啊,”老张突然笑了,“我老婆当年就是看中我会省钱才跟了我的。”
现在的人总说耒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太廉价,可我记得二十年前,父亲用积攒的五十块钱给母亲买了条丝巾,母亲珍藏至今。感情这东西,从来不是用数字能衡量的。隔壁吴婶昨天还在念叨,她女儿嫁到城里后,婆家天天算计谁家给的彩礼多。
深夜的耒阳街道,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我看见一个年轻人蹲在路边打电话,语气温柔:“这个月奖金发了,我带你去吃你最爱的那家店……”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什么,他笑得眼睛都眯起来。或许在耒阳这座城市里,百元情感从来不是指具体金额,而是那份愿意为对方付出力所能及的全部的心意。
奶茶店要打烊了,李姐开始擦桌子。我突然想起明天是老同学的生日,该去选个礼物了。走出店门时,夜风很凉,但心里却莫名温暖。或许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性价比的时代,仍然有人愿意相信,有些东西的价值,永远无法用数字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