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学生相约威海叁小时休闲时光
夏末的海风吹在脸上格外舒服,我们十几个人挤在刘公岛的渡轮甲板上,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句:“看!海鸥!”顿时所有手机齐刷刷举了起来。这次活动说来挺偶然的,就是在校园论坛里看到“威海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召集帖,没想到周六下午真来了这么多人。
组织者小陈擦着汗数人数,嘴里念叨着:“98、99...算上我刚满100!”他举着喇叭喊,“咱们这叁小时就从刘公岛开始,然后沿着环海路慢慢逛。”人群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有个扎马尾的女生小声跟同伴说:“原本还担心叁小时太短,现在看够玩不少地方呢。”
叁小时能做什么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琢磨,在威海这种地方,叁小时是不是刚够拍个照就走了?但真正走起来才发现,时间比想象中经用。我们在甲午战争纪念馆停留了四十分钟,慢慢看那些老照片和文物,比走马观花强多了。
从岛上回来,大巴车沿着环海路开着。窗外就是蔚蓝的海面,有人开始哼唱流行歌曲,整个车厢渐渐跟着哼起来。这种惬意的感觉,确实像标题说的那样,成了实实在在的“学生相约威海叁小时休闲时光”。
带队的老王是本地人,他指着窗外说:“前面那片沙滩平时没啥人,咱们停二十分钟?”这句话刚落,车厢里又是一阵躁动。想想看,九月的海水还带着夏天的温度,这时候踩水最舒服了。
其实这种短途出游最妙的就是节奏。不像旅行团那样赶场,我们可以在喜欢的地方多待会儿。有个男生全程都在画画,速写本上已经留下七八幅海景素描。他说这叁小时比上一整天课收获还大。
在沙滩上,看到几个男生女生蹲在一起捡贝壳。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特别认真地比较每枚贝壳的花纹,他说要挑最特别的带回去做纪念。这种简单的快乐,在城市里反而很难找到了。
快结束时大家都在交换联系方式。虽然是临时组成的游玩队伍,但这一下午相处下来,倒像是认识很久的朋友。可能这就是“威海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种活动最吸引人的地方——把陌生人变成同路人。
回程车上,不少人已经商量着下次去哪。有人说想看银杏叶变黄,有人说想找条老街逛逛。看着窗外掠过的海岸线,突然觉得在威海读书真是幸运,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就在身边。
大巴车快到学校时,夕阳正好把海面染成金色。这次叁小时的短途游玩,确实给新学期开了个好头。下次要是再看到类似的召集帖,估计报名的人会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