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校门暗号如今是否保留

发布时间:2025-11-03 10:28:02 来源:原创内容

那些年我们喊过的暗号

前几天路过敦煌小学,看见几个孩子凑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嘀嘀咕咕。突然有人喊了声“骆驼刺”,其他孩子立马笑着跑开了。这场景让我愣在原地,二十多年前,我们好像也玩过类似的游戏。

那时候校门口总流传着各种暗号。周一可能是“月牙泉”,周叁就变成“飞天”。要是对上不当天的口令,连小卖部买辣条都要被伙伴们笑话半天。这些暗号没什么实际用途,就是孩子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现在手机都能视频通话了,孩子们还需要这些原始的联系方式吗?我特意在放学时间多去了几次。发现有些传统确实还在,只是形式变了。低年级的孩子还在玩“口令游戏”,高年级的已经改成碰拳头、比手势。

校门口保安老张在这工作了十五年。他说前些年确实安静过一阵,但最近好像又流行起来了。“孩子们的游戏嘛,就像反弹琵琶的飞天,转个圈又回来了。”老张说着,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观察到的暗号分两种。一种是公开的,比如某个动画片里的台词,全班都知道。另一种是小团体之间的,可能就是个眼神,或者书包上挂件的摆法。这种暗号现在还有吗?不仅还有,还进化出了新玩法。

有次看见个男孩对着电话手表说“阳关大道”,手表里立刻传回“春风不度”。现在的暗号都数码化了,但那份专属的亲密感倒没变。就像莫高窟的壁画,颜料会褪色,但画师想传递的情感,跨越千年还能感受到。

问过几个孩子为什么还要对暗号。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说:“这样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呀。”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和当年我们在沙堆里挖“宝藏”时的神情一模一样。

其实想想,敦煌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个巨大的暗号。鸣沙山的风声是暗号,月牙泉的水纹是暗号,就连夜市里烤包子的香气,都是游子归乡的暗号。这么看来,校门暗号如今是否保留这个问题,答案早就写在那些蹦蹦跳跳的身影里了。

临走时又听见孩子们在讨论新暗号。这次他们用的是最近爆款游戏里的术语。我忽然觉得,暗号就像丝绸之路上的驼铃,铃声会变,但商队永远在路上。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