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附近500块钱的爱情,康定500元的情感故事
车站旁的酥油茶馆冒着热气,我搓着冻僵的手走进去。老板娘指了指墙上泛黄的价目表:“最便宜的床位,一晚上五十。”我数了数钱包里的零钱,刚好够住叁天。
就在倒第二杯甜茶时,隔桌有个姑娘探头问:“你也住青旅?”她裹着褪色的藏式披肩,鼻尖冻得发红。我们拼桌聊起来,她说自己叫小雅,从成都来采风。“听说康定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特别出名,”她突然压低声音,“不是真谈恋爱,是穷游的人互相帮衬着过日子。”
折多河边的约定
第叁天傍晚,我们沿着折多河散步。她忽然说:“要不咱们试试?按规矩来——每人出二百五,凑够五百块,撑完最后一周。”见我愣住,她笑出两个梨涡:“就是搭伙吃饭,省点钱。”我们就在河边击掌为盟,用这五百块制定了周密计划:早上合买馒头咸菜,中午分食泡面,晚上去菜市场收摊前捡漏。
最难忘的是在二手市场淘棉袄。她举着件起球的军大衣在我身上比划,老板要价八十,她硬是砍到叁十。后来她悄悄把新买的素描本退了,换来一顿热乎乎的菌子火锅。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她夹着菌子说:“这汤够鲜吧?比画风景实在。”
分别那天,她把剩下的七十二块五塞进我背包侧袋。大巴车发动时,我发短信问她还剩什么,她回:“你落在我这儿的半管唇膏,还有康定500元的情感故事。”后来她寄来张明信片,背面画着我们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场景,角落里写着——这是康定附近500块钱的爱情。
现在偶尔翻到那迭皱巴巴的零钱,还会想起她砍价时飞扬的眉毛。或许所谓康定附近500块钱的爱情,不过是两颗漂泊的心,在雪山脚下相互借了点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