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陌陌怎么看出是服务的,临夏陌陌服务识别指南
聊聊那些“不对劲”的账号
最近不少人聊起在临夏用陌陌时,总会遇到一些感觉“不太对劲”的账号。这些账号一上来就特别热情,没说两句话就急着要加微信,或者言语之间暗示可以提供一些“特别服务”。这让人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从蛛丝马迹中看出点门道。
首先看资料,这几乎是第一步。有些账号的头像照片就挺有“内容”的,要么是过分性感的自拍,要么是带有明显暗示意味的图片。再看昵称,什么“温柔只为你”、“夜晚的陪伴”这类,指向性就有点强了。个人签名更是重灾区,常常会直接写着“聊得来可以见面”、“有偿陪伴”之类的隐晦词语。你想想,一个正常想交朋友的人,会把签名写得这么暧昧不清吗?这个识别过程,其实就是观察这些细节是否过于突出“服务”性质。
然后是动态。点开她的动态圈看一看,如果里面全是各种酒店定位、高档消费场所的照片,或者反复发一些“好无聊,有没有人陪陪我”这类内容,那基本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正常用户的动态应该是生活化的,有工作有朋友有爱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求陪伴”和炫富。
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在于沟通。这些账号和你打招呼的方式往往很模板化,就像复制粘贴一样。聊不了叁句,她们就会把话题往“要不要出来坐坐”、“可以提供特殊服务”上引。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发来价目表,效率高得惊人。这种直截了当的商业谈判模式,和普通人交朋友那种慢慢了解、循序渐进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
为什么平台难以根除?
你可能会问,这么明显,平台不管吗?管,当然管。但这些人也非常狡猾,他们会用各种谐音字、符号来代替敏感词,比如把“多少钱”写成“多少米”,把“服务”写成“贵奥”,以此来规避机器的审查。而且他们的账号生命周期很短,被封一个就换一个,跟打地鼠似的,很难彻底清除。
说到底,这种乱象的出现,还是因为有市场需求。总有一部分人怀着特殊的目的在使用社交软件,这就给了这些服务提供者生存的土壤。但对我们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举报,然后远离。别好奇,也别去试探,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网络那头到底是什么情况,安全和清白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啊,在临夏陌陌上,想分辨对方是不是在做服务,多看看资料,多聊几句天,感受一下对方的意图,基本就能心里有数了。真正的交友是轻松愉快的,一旦你觉得对话变得有压力、有目的性,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真诚的交流,避开这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