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安庆老巷寻爱何处觅
那天下午,我拐进安庆大南门附近的一条巷子,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头探出几株不知名的紫花。有位满头银发的奶奶坐在竹椅上剥毛豆,我问她:“您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情故事?”她眯眼笑了:“你说安庆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我们这条街啊,从前头裁缝铺的春生到隔壁照相馆的小梅,叁天叁夜都讲不完。”
这话突然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家原先住在墨子巷,邻居是个总爱穿白衬衫的叔叔。每天黄昏,他都会站在巷口张望,直到某个阿姨的自行车铃响起。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原来安庆巷子里的爱情从来不挂在嘴边,都藏在那些日复一日的等待里。
老墙上的岁月痕迹
往巷子深处走,墙壁上还留着几十年前的粉笔字。仔细辨认,能看出“王爱国等张秀兰”的字样,虽然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但那个“等”字特别用力。住在旁边的陈大爷说,这两人后来一个去了新疆,一个留在安庆,但每年春节,王爱国还是会回到这条巷子走走。
要说安庆老巷寻爱何处觅,其实不用刻意寻找。你看那家门口并排放着的两把旧藤椅,晾衣绳上飘动的男女衬衫,还有晚饭时分家家窗口透出的暖光,都是爱情最朴素的模样。这些巷子里的感情,不像电视剧里那么轰轰烈烈,更像墙缝里长出的青苔,悄无声息,却生命力顽强。
在倒扒狮街,我遇到一对经营传统糕饼店的夫妻。丈夫负责烤制,妻子在前面招呼客人。有次妻子不小心烫伤了手,丈夫二话不说,放下刚揉到一半的面团就冲出去买药。回来时满头大汗,却还记得捎带妻子最爱吃的芝麻糖。这种默契,是几十年相濡以沫修炼出来的。
寻常日子里的温柔
快走出巷子时,看见两个年轻人靠在摩托车旁说话。女孩轻轻帮男孩拍掉肩上的灰尘,男孩把刚买的奶茶递过去,插好吸管。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愣了下——二十年前,我父亲也是这样,总记得先帮母亲打开汽水瓶盖。
也许我们总把爱情想得太复杂,总在问安庆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可实际上,它就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瞬间里。是共用一把伞时悄悄往对方那边倾斜的伞柄,是记住对方不爱吃香菜的习惯,是深夜回家时窗口亮着的那盏灯。
天色渐暗,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我忽然明白了那位奶奶说的话——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子,本身就是爱情的容器。每一块青砖,每一扇木门,都见证过相遇的欣喜、等待的焦灼、别离的苦涩和相守的平淡。如果你也想感受这种温度,不妨来这些巷子里走走,看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