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车站后街的幽静胡同
提起瑞昌火车站,大多数人想到的肯定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呼啸而过的列车。可我偏偏对车站后面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情有独钟。每次路过瑞昌,只要有空,我总会绕到车站后头,去那条巷子里走上一走。
这条巷子没有名字,本地人习惯叫它“车站后街”。它夹在两排老居民楼中间,窄得只容得下两人并肩。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缝隙里还倔强地探出几撮青苔。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整条巷子染成暖黄色,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铃地穿过,那声音在巷子里回荡好久才散去。
巷子里的烟火气
巷子虽小,五脏俱全。修鞋的老王在巷口摆了二十多年摊,手上的老茧比鞋底还厚。往里走几步,是李阿姨开的小卖部,玻璃柜台里还摆着小时候吃的那种水果糖。最里头有个剃头铺子,老师傅用的还是那种手动推子,咔嚓咔嚓的,听着就让人怀念。
我最喜欢黄昏时分来这里。家家户户开始生火做饭,炒菜的香味从窗户飘出来,混着淡淡的煤烟味。这时候总能听见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还有电视机里传来的新闻联播开场曲。站在巷子里,你会觉得时间好像慢了下来,外面的车水马龙都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
其实想想,这条瑞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像是城市的另一个入口。它不展示光鲜亮丽的那面,而是把最真实的生活摊开来给你看。晾在竹竿上的衣衫还在滴水,窗台上的盆栽需要浇水,这些琐碎的日常,反而比车站前的繁华更让人觉得踏实。
去年冬天再来,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奶茶店,亮闪闪的招牌和其他老店铺有些格格不入。我心里咯噔一下,生怕这条巷子也要变得和别处一样了。但往里走,看见老王还在修鞋,李阿姨的小卖部还亮着那盏昏黄的灯,这才松了口气。
变化总是在发生的。就像车站前广场越来越现代化,但这条车站后街的幽静胡同,到底还是守住了自己的模样。或许正是这种不变,让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感到安心。每次从巷子走出来,重新汇入车站前的人流,都觉得像是充过了电,又能继续往前走了。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对这条巷子如此念念不忘。大概是因为,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的火车站旁,它还保留着让人慢下来的魔力。你不必急着赶车,不必查看时刻表,只需要慢慢走着,看看寻常人家的寻常日子。
下次你若在瑞昌火车站转车,不妨也到车站后面看看。穿过喧闹的站前广场,拐进那条安静的巷子。相信我,你会发现,原来火车站不只有出发和到达,还有这样一处能让心事落地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