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海选场子,吐鲁番选拔活动现场
七月的吐鲁番就像个大火炉,热浪一股股往人身上扑。可你猜怎么着?在葡萄架搭起的荫凉底下,一场热闹的选拔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维吾尔族小伙子敲着达甫鼓,姑娘们随着节奏轻盈地旋转,那场景,比熟透的葡萄还甜。
走近了才发现,这场吐鲁番海选场子可不简单。报名的男女老少都有,穿着最鲜艳的艾德莱斯绸,有人怀里还抱着都塔尔。有个脸蛋红扑扑的大叔笑着说:“我这首《十二木卡姆》选段,练了整整叁个月嘞!”旁边几个年轻人正对着手机整理头巾,互相提醒着音准要注意。
歌声飘过火焰山
轮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上台时,现场忽然安静了。她手指轻轻拨动都塔尔的琴弦,苍老的嗓音像葡萄沟的清泉,缓缓流淌出古老的民歌。歌词里唱着祖辈迁徙的故事,唱着绿洲上的杏花开了又谢。我注意到前排几个年轻人听得特别入神,或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
要说最精彩的,还得是那群跳麦西来甫的年轻人。领舞的小伙子旋转起来像阵风,火红的袷袢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他们这场选拔活动啊,把传统和现代糅合得特别妙——舞蹈还是那些传统动作,但队形编排加入了新创意,背景音乐里还能隐约听见电子节拍。
评委席设在一大片葡萄架下,成熟的葡萄串就垂在评委们头顶。打分间隙,有位评委顺手摘了颗无核白放进嘴里,眯着眼说:“这甜度,跟刚才那姑娘的歌声有一拼。”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确实,在这片绿洲上,艺术和生活从来都是分不开的。
太阳渐渐西斜,选拔还在继续。有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扯着妈妈的衣角问:“我能不能也报名呀?”她妈妈笑着摸摸她的头:“等你把《春天》那首歌唱准了才行。”小姑娘噘着嘴,但从她亮晶晶的眼睛里,你能看到希望的种子正在发芽。
天色将晚,热浪终于退去几分。入选的选手们围成一圈,即兴来了段麦西来甫,落选的人也在外围跟着拍手。这场面让我忽然明白,吐鲁番海选场子真正珍贵的不是选出了谁,而是让这些美好的东西能在葡萄架下一直跳下去,唱下去。
晚风送来烤包子的香味,混着葡萄的甜,和歌声一起飘向远方的火焰山。明天的吐鲁番,肯定还会这么热,但这份热闹,想必会一直延续到秋天的葡萄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