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酒店独特的顶级服务方式,卓越尊贵的待客之道
推开那扇旋转门
第一次踏进和龙酒店大堂,我就被空气里若隐若现的檀香勾住了脚步。不是那种浓烈到呛人的香气,更像山间清晨薄雾的气息。穿着素雅旗袍的姑娘没急着递登记表,倒是端来一杯温热的洛神花茶:“路上辛苦了,先润润喉。” 这杯茶的温度,恰好是能入口的暖,不会烫着也不会凉着。
你发现没有,真正顶级的服务,往往藏在细节里。客房书桌上摆着便签条,右上角印着明天的天气——晴,26℃。浴室镜子的防雾功能提前开着,旁边还备着条干爽的银杏叶书签,夹在酒店自编的城市漫步指南里。这些设计根本不需客人开口,像是会读心术似的。
深夜的一碗粥
记得有回加班到凌晨,拖着身子回酒店,随口问前台小伙有没有吃的。十五分钟后,他端着托盘敲门,除了热气腾腾的鸡丝粥,还配了碟酸萝卜:“厨师长说夜里吃这个胃里舒坦。” 粥熬得糯糯的,米粒都开了花。后来才知,他们后厨常年备着小锅慢火煲着粥,就为深夜归来的客人。
这种服务方式啊,早就超越了标准流程。保洁大姐记得我枕头要两个,餐厅侍应生晓得我爱坐窗边位,礼宾小哥连我叫车的习惯路线都摸清了。关键是,他们做这些时特别自然,就像朋友间顺手帮个忙,不会让你觉得有负担。
比管家更懂你
和龙酒店的待客之道,妙在把标准化服务做出了定制化的温度。比如minibar里的饮料,第三次入住时,我发现常喝的那款苏打水多了两瓶。客房经理笑着说:“看您上次把自带茶叶存在这儿,想着您应该喜欢配气泡水喝。” 连我自己都没注意的习惯,他们却默默记下了。
有次看见一位老先生在大堂咳嗽,没过五分钟,服务生就端来一盅冰糖雪梨。问怎么知道的,他说听见咳嗽声有点哑,这个季节容易燥热。你说这种洞察力,是不是比很多号称“私人订制”的服务更走心?
现在很多酒店爱搞高科技,人脸识别、机器人送物。和龙却坚持用“人工智能”——是真人那份敏锐和体贴。手机没电时递来的充电宝,雨天出门前准备的油纸伞,离店时悄悄塞进车里的矿泉水...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拼凑出让人安心的体验。
其实咱们出门在外,图的不过是被当回事的感觉。和龙这套服务方式,像是把客人的需求都提前想了遍。上次退房时落了本杂志在床头,还没等我发现,前台就来电话说已经帮我寄回家了。包裹里除了杂志,还夹着张书签,正是我上次多看了两眼的那种。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别家学不来这套?后来明白了,光有服务流程手册不够,得让员工真心热爱这份“照顾人”的工作。听说他们的员工培训要学茶道、读诗,甚至要去看画展——培养对美的感知,比背服务条例重要得多。
现在经过和龙酒店,我总会想起那位总管说的话:“我们不是在经营酒店,是在替远行的游子照看归途。” 这话听着有点文绉绉,但住过几次后,确实能体会到那种被细心守护的踏实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来到这座城市,会特意绕路来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