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格尔木站旁的小巷道

发布时间:2025-11-05 05:06:22 来源:原创内容

巷口飘来的烤馍香

格尔木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总让我想起老家县城汽车站旁边的窄街。刚出站那会儿,拖着行李箱在广场上张望,远远就闻到一股混着孜然的烤馍香气,顺着风从站房西侧飘过来。这味道像根看不见的线,把我牵进了那条不起眼的巷道。

巷子比想象中热闹。叁轮车夫靠在墙根阴凉处打盹,听见脚步声才懒洋洋抬眼。卖烤馕的维吾尔大叔用夹生普通话招呼着,案板上的白面饼子洒满芝麻,在炭火鼓风机里渐渐鼓起焦黄的斑纹。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巷口修鞋摊的老师傅,每敲叁下鞋钉就要抬头看看火车站钟楼,好像在那嘀嗒声里藏着什么约定。

保温杯里的八宝茶

再往里走,格尔木站旁的小巷道突然拐出个斜角。七八张折迭桌沿墙排开,桌上都摆着那种印"先进生产者"的搪瓷缸。穿铁路制服的大叔正往缸子里掰砖茶,见我站着张望,用青海话嘟囔:"坐嘛,五块钱管饱。"他拎来的铝壶嘴冒着白气,冲开杯底的冰糖枸杞,那些红艳艳的果干在沸水里重新舒展成小小的花。

隔壁桌几个背包客在翻皱巴巴的攻略,女孩突然指着巷子深处:"地图上标的批发市场是不是那儿?"她同伴却盯着手机皱眉:"导航说这条巷子根本不通..."其实他们都没错。这条巷子像青藏公路的微缩景观,明明看着到头了,拐过晾着花床单的铁丝绳,又能瞅见卖昆仑玉的铺子亮着灯箱。

晾在二楼窗台的红辣椒突然掉下一串,正好落在炒货店门口的筐里。老板娘见怪不怪地继续翻炒瓜子,倒是蹲在旁边的土狗被惊得跳开两步。这种意外中的默契,让人想起站台上那些帮旅客托举行李的陌生人——在海拔叁千米的地方,人们似乎天然懂得如何接住突然坠落的重量。

绿皮火车的汽笛声

下午四点十五分,西宁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巷子里的人们开始默契地移动:茶馆老板把晾在外面的椅子摞起来,水果摊主给遮阳布加固绳结,连玩耍的孩童都停下皮球贴着墙根站。当汽笛声穿透楼房缝隙的刹那,整条巷子突然安静得像被按了暂停键。

有个穿藏袍的老奶奶始终坐在邮政所门口的石墩上。她转着经筒望向巷口,直到某扇车窗里飞出条浅蓝色哈达,轻飘飘挂上梧桐树枝。老人起身跺跺麻掉的脚,从怀里掏出块糌粑掰成两半,半块递给凑过来的流浪狗,半块就着渐渐远去的车轮声慢慢咀嚼。这个画面让我突然理解,为什么站台广播总把"短暂停靠"说得格外轻柔。

斜阳把商铺的雨棚影子和槐树枝影迭成明信片似的格栅。我注意到巷尾有家修理铺,门口小黑板用粉笔画着火车头简笔画,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给阿爸修马蹄表"。穿工装的小伙子正把闹钟零件铺在绒布上,那些亮晶晶的齿轮,像极了此刻在铁轨尽头重新启动的列车关节。

离开时又经过烤馕摊,大叔正在收摊。他把最后两个凉透的馍塞给我,指指巷子东头:"明早六点,洒水车过来前,热腾腾的才香。"我回头望去,暮色里的巷道渐渐亮起暖黄的灯,有户人家窗户飘出炝锅的葱花香,而那列远去的火车,正在某座隧道里带着整条巷子的烟火气奔向青海湖的深蓝夜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