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灵武茶会评选活动工作坊
这几天路过灵武古城的老街,总能看到"灵武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招牌在夕阳下泛着暖光。隔壁新开的"灵武茶会评选活动工作坊"也是人来人往,这两家名字听着像兄弟店,其实各有各的门道。
先说工作室这边吧。推门进去先闻到的是茶香混着旧书卷的味道,几个老师傅坐在八仙桌旁,手里摩挲着紫砂壶。他们选茶不看重包装,有次见个年轻人带着透明茶叶罐来参赛,里头的茶叶看着其貌不扬,可热水一冲,满屋子都是兰花香。王师傅抿了一口就拍大腿:"这茶焙火时肯定用了古法!"原来这小伙家里守着祖传的炭焙手艺,茶叶在竹焙笼里要翻九百九十九下。
茶香里的门道
转到隔壁工作坊又是另一番光景。这边更热闹些,穿着时髦的姑娘小伙端着茶盏穿梭,墙上挂着用础搁技术展示的茶叶脉络图。他们的海选方式挺新鲜——把不同年份的茶叶做成盲品套盒,参赛者得准确分辨出产地和采茶时节。有个梳马尾辫的姑娘特别厉害,抿口茶就能说出:"这是谷雨前叁天采的头春茶,晾青时赶上了东南风。"
两家虽然形式不同,可都特别看重茶叶的本真。工作室的李师傅常说:"现在机器能做99件事,唯独做不出茶叶在舌尖上的那点灵气。"工作坊的年轻人也认同这个理,他们用现代仪器检测农残,但评判标准还是回归到茶汤的甘活程度。
最近发生件趣事。有家茶农同时给两边送了样茶,工作室老师傅说这茶带着"山场气",工作坊的检测显示矿物质含量果然不同寻常。后来才发现那片茶园挨着古河道,地下都是石英砂。您看,老经验和新科技这不就说到一块儿去了?
现在每天傍晚,两家的人常坐在院里的石榴树下交流。老师傅会讲讲如何从茶梗弯曲度判断工艺,年轻人则演示怎么用手机础笔笔记录茶叶舒展过程。青花瓷碗里漾着不同的茶汤颜色,就像这座古城,老传统和新风尚慢慢交融在一起。
茶农老张今天送来新焙的铁观音,两家负责人不约而同伸手去接,相视一笑。工作室的紫砂壶和工作坊的玻璃茶具并列着,热水冲下去时,同样的茶香袅袅升起,弥漫在初夏的晚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