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周边300元的情感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6 11:31:31 来源:原创内容

那个傍晚的约定

巷子口那家小面馆亮着暖黄的灯,我和老陈面对面坐着。他掏出口袋里皱巴巴的叁张百元钞票压在碗底,突然咧嘴笑了:“你说这叁百块在邳州能买到什么?”面汤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也模糊了这句话里的滋味。

老陈说的其实是小城里流传的说法——在邳州附近,叁百块钱足够开始一段感情。不是那种要车要房的爱情,就是两个普通人相互取暖。他上个月在镇上的纺织厂认识了阿芳,两人约好每次见面都不超过叁百块的开销。第一次去看了午场电影,剩下的钱刚好够在人民路吃两碗砂锅面加瓶汽水。

阿芳总说这样挺好。她离过婚,带着个六岁的女儿,老陈也是个打工的,两人谁都不图谁什么。每到周末,老陈就骑着电动车带她们去郊外,孩子坐在两人中间。田埂上的野花开得正盛,孩子伸手去抓,老陈就把她举过头顶。这样的午后,花费不过是买矿泉水和面包的十块钱。

但上个月孩子发高烧,老陈悄悄垫了叁千块医药费。阿芳知道后哭了整晚,不是感动,是觉得这笔钱太大,大到让她想起前夫那些甩在脸上的钞票。老陈蹲在病房门口抽了很久的烟,最后对她说:“那叁百块是给快乐定的价,难受的事,免费。”

其实在邳州附近,这样的情感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菜市场卖豆腐的刘姐,丈夫去世后和送菜的老王搭伙过日子。两人从不说破关系,每天老王收摊时,会多留两块豆腐放在刘姐的叁轮车上。这份情谊,连叁百块都不值,却比很多明码标价的感情来得长久。

老陈和阿芳后来还是分开了。不是钱的问题,是阿芳前夫回来求复合,她得为孩子考虑。临走那天,老陈往她包里塞了叁百块:“按咱们的规矩来,最后一次。”阿芳收下了,却在老陈的电动车座底下留了张字条,写着“欠你两千七”。

现在老陈还是会在周末骑电动车去郊外,后座空着。他说等哪天攒够了勇气,要把那两千七的欠条撕了,再去找阿芳。不是去要债,是告诉她,那些不用钱衡量的日子,才是真正的邳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

巷子深处的灯火渐次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星。老陈起身把面钱压在碗底,那叁张钞票已经平整多了。也许下次见面,他们能换个新的约定——快乐免费,难过也免费,就按心的标价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