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学生品茶上课,学子课堂茶韵体验
教室里飘着龙井的清香,几个学生正围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往白瓷杯里注入热水。这不是什么课间活动,而是朝阳实验学校每周叁下午的必修课——茶道课。说真的,我第一次听说这门课的时候也挺纳闷,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这么大,怎么还有闲工夫泡茶?
当茶杯遇见课本
戴着圆框眼镜的小林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建盏,茶汤在他手里泛出琥珀色的光泽。“我们刚开始都觉得这就是个玩闹的课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直到老师让我们品着茶背古诗,那感觉突然就对了。”他说的那堂课我后来听说了,学生们一边品着洞庭碧螺春,一边学习《赤壁赋》,教室里茶香袅袅,书声琅琅,那种氛围确实特别。
负责这门课的李老师告诉我,这个点子源于一次偶然。“有天下午我看到学生们昏昏欲睡,就泡了壶普洱给大家提神。没想到那节课的讨论特别热烈,孩子们思维活跃多了。”她说着给我倒了杯刚沏好的铁观音,“您尝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凤凰单丛。”
说来也怪,这茶道课开设半年以来,学生的语文成绩不降反升。最明显的是作文,以前孩子们总抱怨没东西可写,现在倒好,光是描写不同茶叶的色香味就能写出千字文。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原来茶也是有性格的,有的热烈,有的含蓄,就像我们班上的同学一样。”
茶香里的改变
坐在角落的雯雯以前是个特别坐不住的孩子,现在却能安静地泡上一小时茶。“我以前总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她专注地看着茶海中缓缓流淌的茶汤,“但学习泡茶让我学会了等待。你看,水温要合适,出汤要准时,这些都不能急。”她端起茶杯轻轻嗅了嗅,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这种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教室里。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在家变得有耐心了,甚至会主动给家人泡茶。有个妈妈说,她儿子现在周末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给她泡茶,母子俩能坐着聊上半小时,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门课还意外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上个月,几个学生自发组织了“茶叶地图”研究项目,把地理课学到的知识和茶叶产地联系起来。他们还用不同的茶叶拼出了一幅中国地图,云南的位置放着普洱,杭州的位置摆着龙井,创意十足。
窗外夕阳西斜,又一节茶道课结束了。学生们小心地清洗茶具,把茶叶渣倒进专门的收集桶——这些茶渣会被用来做肥料,滋养学校花园里的植物。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这门课的用心。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这么片刻安静地品茶、思考,或许正是这些孩子需要的。
李老师送我走出校门时说了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不只是教孩子泡茶,更希望他们在茶香中学会专注,在品茗中体会生活的滋味。”是啊,当课堂飘起茶香,当知识遇见传统,学习这件事,似乎真的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