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学生服务随叫随到300元
最近在瑞丽的朋友圈里,总是能看到“学生服务随叫随到300元”这样的消息。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现在连学生都开始做这种即时应答的服务了吗?
那天下午,我和开茶店的老张聊起这事儿。他一边烫着茶杯一边说:“你可别想歪喽!我家小子上个月就跟同学一起接了四单。”他告诉我,这些学生主要帮忙接送外地客商去翡翠市场当临时翻译,或者帮不熟悉网络的商户整理电商订单。老张的儿子就是凭着会讲缅语,周末带着一位浙江老板跑了叁趟姐告玉城,赚够了半个月生活费。
藏在数字背后的生活账本
300块钱这个数挺有意思。隔壁做民宿的李姐算过账:请专业翻译一天起码500块,而学生服务随叫随到300元,对短期考察的商人来说刚刚好。学生们也乐意,毕竟在瑞丽这种边境小城,周末兼职能赚这个数已经相当不错。
我遇见过一个叫小岩的傣族学生,他刚从职业学校毕业。“最开始就是帮人指个路”,他说后来发现很多外地客商需要更专业的陪同服务,“现在我能介绍翡翠成色,还能帮忙核对缅甸那边的供货单”。这个机灵的小伙子最近还学会了直播带货,用他的话说,这300元服务费里,起码有100元是知识付费。
说实话,这种随叫随到的模式特别适合瑞丽的生活节奏。这里不像大城市那样凡事都要提前预约,很多时候生意来了说走就走。早上可能还在学校上课,中午就被叫去口岸接人,晚上又帮着处理线上订单——时间被切割成很多小块,但每块都能产生价值。
去年雨季,我亲眼见到一个大学生冒着大雨给被困在市场的游客送伞。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当天接的第叁单“随叫随到”服务。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跑一趟够我叁天饭钱。”
当然也有人担心会影响学习。不过我发现,这些做随叫随到服务的学生反而更会规划时间。师范学院的玉摆告诉我,她每周固定接两单,“既要赚生活费,又不能耽误功课,把碎片时间用起来正好”。她手机里存着十几个常用客户的联系方式,需要的时候发个微信就行。
现在走在瑞丽街头,经常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带着客商穿梭在各个市场。这种接地气的服务方式,渐渐成了本地特色。既解决了学生们的经济压力,又给外来者提供了便利,倒是个双赢的局面。或许这就是边境小城独有的生存智慧——在有限的条件里,创造出无限可能。
月光下的告庄西双景,我又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举着手机电筒,耐心地给迷路的游客指路。其中有个女孩笑盈盈地说:“我们就是瑞丽活地图,随叫随到哦。”那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在温热的晚风中飘出去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