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周边学子百元叁小时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3 11:12:28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这样的讨论:崇左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不少同学都在打听这事儿靠不靠谱。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也犯嘀咕,这是什么新花样?直到上周室友小陈拉着我参加了那个周边学子百元叁小时活动,才算搞明白这里头的门道。

活动地点在崇左大学城旁的文创园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聚了二十来人。组织者是个戴眼镜的学长,他扬了扬手里的任务卡说:"今天咱们分两组完成城市探索任务,前叁名能拿到奶茶券。"这话刚说完,原本还拘谨的人群瞬间热闹起来。我注意到现场布置了很多崇左特色的元素,比如壮锦图案的指引牌,还有用甘蔗渣制作的环保装饰——这倒是很符合咱们这片甘蔗之乡的特色。

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小组抽到的任务是寻找叁个具有崇左文化印记的地点。在老街上找壮医馆时,碰巧遇到位正在捣药的老医师。听说我们是参加学生活动的,老人家特别热情地给我们演示了怎么用本地草药制作驱蚊包。同组的李婷边学边感叹:"早知道该带本笔记本来!"这种实地接触比在课堂上看笔笔罢生动多了,而且整个过程确实控制在叁小时左右,不会耽误晚上的功课。

活动间隙和几个其他学校的同学聊天,发现大家最初都是被"百元叁小时"这个说法吸引来的。财经学院的小王说得实在:"现在兼职时薪普遍不高,但这个活动既不算打工又能长见识。"他上周参加的是农产物直播体验,在专业主播指导下模拟推销崇左特产沙糕,最后还把试做的成品带给舍友尝了鲜。

令我意外的是,这类活动还藏着不少暖心细节。有次摄影主题活动结束后,组织方把大家拍得最好的照片冲印出来,配上手工相框寄给了参与者。我收到装帧好的德天瀑布照片时,妈妈正好视频过来,看到照片直说:"你们这个学生活动办得挺像样,比整天窝宿舍强多了。"

当然也不是每次体验都十全十美。上月参加的陶艺体验就有点手忙脚乱,拉坯机上的泥团在我手里完全不听使唤。不过隔壁座的体育学院男生倒是玩得特别溜,后来才知道他老家就在钦州坭兴陶之乡。这种跨专业的交流让人感觉特别新鲜,比在社团里总是同专业的人碰面有意思得多。

现在这类周边学子百元叁小时活动已经成了我们周末的重要选项。它不像旅游那样需要提前做大量攻略,也不用担心消费超标。最重要的是能接触到很多平时不会主动了解的知识,比如上次在民族博物馆的非遗体验,让我这个理科生第一次真正看懂了壮族天琴的构造原理。

最近组织方还在征集新的活动创意,我们宿舍打算提议做个崇左边境贸易模拟市集。听说已经有不少同学对这类实践感兴趣,毕竟能亲身体验报关、结算这些流程,对将来就业也有帮助。不过具体怎么把这么专业的内容设计成叁小时体验活动,还得和主办方再琢磨琢磨。

看着书桌上那张还没用完的活动积分卡,突然觉得这样的周末挺充实的。既不会像纯粹逛街那样虚度时光,又比在图书馆苦读多了几分鲜活气息。要是下学期这样的崇左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活动能增加些夜间场次,说不定会更受欢迎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