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5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微信,江油叁小时500元微信无限畅聊
最近我朋友圈里总刷到“江油5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微信”这个信息,说实话刚开始看到这个价格,心里直犯嘀咕。叁小时五百块?现在连吃顿火锅都要精打细算的年代,这价钱够我请叁个朋友撮两顿好的了。
上周叁下班路上,我又看到路边广告栏贴着“江油叁小时500元微信无限畅聊”的彩色海报。这次没忍住,掏出手机扫了二维码。客服秒回一个笑脸,说这是情感陪伴服务,专业倾听师一对一聊天,能解决工作压力、感情困惑、人生迷茫...看到这儿我噗嗤笑出声,这不就是花钱找人唠嗑嘛?
那些藏在屏幕后的故事
但转念一想,现在年轻人哪个不是抱着手机过日子。白天对领导强颜欢笑,晚上回出租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上周我表妹还抱怨,她男朋友宁可盯着游戏直播也不愿听她吐槽同事。这么看来,或许真有人需要这种服务?
认识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老陈,他说现在线上倾诉服务特别火。有些客户连续包月,就为了每天有人听他们说说琐事。有个做会计的姑娘每次都在深夜两点发消息,说只有这个点才能卸下白天的面具。老陈沉吟着说:“现代人最缺的,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倾听。”
说到江油5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微信这个模式,我倒想起去年在成都见过的“树洞咖啡馆”。顾客花钱买杯咖啡,就能对着隔间里的志愿者说心里话。那块毛玻璃后面,每天都在上演比电视剧还真实的人生。
不过这种服务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就像我邻居张阿姨老念叨的:“从前大院儿里搬个板凳就能聊半宿,现在住对门叁年都不知道姓什么。”科技让我们随时能联系,却让交心变得奢侈。那些选择江油叁小时500元微信无限畅聊的人,或许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理解的感觉。
前两天路过青年广场,看见几个大学生摆着“免费拥抱”的纸牌。穿黄衣服的姑娘张开手臂时,有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突然就红了眼眶。这个画面让我忽然明白,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与人之间温度的传递,永远无法被完全量化。
晚上回家刷到条动态,有个用户晒出与倾听师的聊天截图:“谢谢你让我知道,我的感受值得被认真对待。”后面跟着二十多条求联系方式的评论。我把手机搁在沙发上,窗外霓虹灯把夜空染成淡紫色,突然想给老家拨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