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同城快约一夜,滨州同城速约一晚
最近总听朋友念叨滨州同城快约一夜这事儿,说现在年轻人社交都爱这么玩。我琢磨着,这大概就是现代人解决社交需求的新方式吧?毕竟大家平时工作都忙,周末又想找点乐子。
上周五下班路上,我又刷到那条滨州同城速约一晚的消息。同事小陈凑过来瞟了眼屏幕,咧嘴一笑:“你也关注这个?我上周末刚参加过,挺有意思的。”他边说边划拉着手机给我看活动照片,里头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滨州新开的露营基地烧烤。
约着约着就熟了
小陈说那次滨州同城快约一夜是周六晚上六点开始的。组织者把地点定在黄河边的星空营地,来了二十多个人。刚开始大家还端着饮料尬聊,后来玩起桌游就放开了。“你相信吗?就一晚上功夫,我们建了个微信群,现在每天都有人约饭。”他说这话时眼睛发亮,完全不像上周还在抱怨社交圈小的那个丧气鬼。
我好奇地问会不会遇到奇葩。小陈挠头想了想:“肯定有合不来的,但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上班族。像坐在我旁边的姑娘在银行工作,对面戴眼镜的小伙是程序员——反正比刷短视频有意思多了。”
这种线下见面其实挺考验人的。你得在短时间内展现自己,又要把握分寸。不过小陈说组织者会引导气氛,不会让任何人被冷落。他们那天玩到十一点多才散场,还有人意犹未尽约着去唱碍。
为什么这么火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朝九晚五的生活把社交圈越缩越小。我表妹去年毕业回滨州工作,除了同事基本不认识新朋友。上周她参加完滨州同城速约一晚的活动,居然认识了同样喜欢摄影的伙伴,这周末约好要去蒲湖公园拍候鸟。
这种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真实。隔着屏幕聊再多,不如见面喝杯咖啡。现在不少同龄人都受困于“社交懒惰症”,明明想认识新朋友,却懒得主动迈出第一步。而这种有组织的见面会,正好给大伙儿找了个由头。
不过要注意安全啊。听说正规的活动都会审核参与者身份,地点也选在开放的公共场所。像小陈参加的那次,组织者还特意建群公布注意事项,提醒大家保管好随身物品。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能抽出整块时间参加线下社交其实挺奢侈的。但换个角度想,与其在家刷两小时手机,不如出去认识几个活生生的人。万一遇到兴趣相投的,那不是赚到了?
我打算下次也试试滨州同城快约一夜的活动。毕竟老待在舒适圈里,永远遇不到新可能。再说滨州就这么大,多认识几个朋友,没准哪天就能互相帮上忙呢。
当然啦,这种事还得看缘分。不是每次都能遇到聊得来的人,但迈出第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强。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