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丹东如何找到大学生一起出行
最近和朋友聊天,说起丹东这座边境城市,有人突然问了个挺实在的问题:现在在丹东怎么约大学生一起玩啊?这话一出,桌上几个常驻丹东的老朋友都笑了。
其实这个问题吧,得先搞清楚出发点。现在年轻人社交方式变了,早不是过去那种硬凑的局。你要是真想找几个大学生一起逛鸭绿江、吃黄蚬子,首先得知道他们平时都在哪儿活动。
线上渠道其实挺管用
我观察过身边的大学生侄子,他们现在用小红书比微信还勤快。在丹东,很多本地大学生会在小红书发探店笔记,草莓音乐节那会儿江边全是年轻面孔。要是想约伴逛断桥、爬锦江山,在相关帖子下面礼貌留言,往往能找到同龄人。
不过得提醒一句,现在网上交友得留个心眼。上周还有个学妹说,她在校园论坛约人拼车去东港看候鸟,结果对方临时放鸽子。所以啊,最好选择学校官方社团组织的活动,或者通过同学介绍同学这种稳妥方式。
说到丹东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这个话题,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的趣事。几个辽东学院的学生在抖音发起了"跨年夜拍鸭绿江夜景"的活动,原本只想凑五六个人,最后来了二十多个同龄人,还意外组成了摄影兴趣小组。
线下其实机会更多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丹东几个大学城周边的咖啡馆,反而成了天然的交友场所。上个月我去珍珠岛那边的自习咖啡厅,就看到有大学生在布告栏贴"寻旅伴"的便签条,字迹工整地写着:"诚征周末同游虎山长城的伙伴,门票础础"。
丹东这座城市挺特别的,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带着口岸城市的开放气息。很多大学生其实很愿意接触社会,只是需要合适的契机。比如现在很火的"城市漫步",在安东老街那边经常能遇到举着手机地图找老建筑的大学生团队。
我认识的一个民宿老板说,他经常帮客人牵线搭桥——有些独自来旅游的年轻人想找当地学生当向导,他就把客人需求发到大学生兼职群里。这种各取所需的方式,反而比刻意约伴更自然。
说到丹东如何找到大学生一起出行,关键还是要真诚。前两天在月亮岛夜市,碰见几个带着实习证的男生女生,他们说是通过学校实践基地认识的,现在每周都约着探索丹东周边。这种通过正经途径建立的联结,既安全又有共同话题。
其实现在年轻人挺反感被"约"这个字的,好像带着什么目的似的。你要是换成"寻找游伴"或者"征同好",听起来就舒服多了。就像前两天在出租车上学到的说法,有个师傅说拉过几个大学生,人家管这个叫"社交型旅行"。
江风徐徐的傍晚,站在鸭绿江边看对岸的新义州,这种时候谁不想有个能聊得来的同龄人作伴呢?不过话说回来,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认识新朋友,最重要的是保持尊重和理解。毕竟真正的友谊,从来都不是刻意求来的。
记得有次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遇到个举着自拍杆的男生,原来是在做直播的丹东大学学生。他热情地给我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后来还推荐了当地人才知道的牛肉面馆。这种不期而遇的温暖,或许才是丹东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