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附近200块钱的爱情,周边廉价情感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4 10:44:11 来源:原创内容

天色擦黑的时候,我蹲在贵港老城区的一处巷口,看霓虹灯次第亮起。电线杆上贴着几张模糊的广告,有个电话号码被雨水泡花了。

巷子深处飘来炒粉的香气,混着廉价香水味。穿高跟鞋的女人站在灯影里,鞋跟敲着水泥地,哒,哒,哒,像在数时间。

二叔的摩托车后座

我二叔跑摩的二十年了。去年夏天他载了个姑娘,从城东到西郊,整整二十公里,只要了二十块钱。后来那姑娘经常坐他的车,有时是傍晚,有时是深夜。

“她总在水果批发市场下车,”二叔吐着烟圈说,“挑最便宜的处理水果,香蕉都黑了。”有回下大雨,姑娘没带伞,二叔把雨衣全罩在她身上,自己淋透了。到家后她煮了姜茶,用那种掉了漆的搪瓷缸子装着。二叔说,那是他喝过最辣嘴的姜茶。

他们就这样好了叁个月。二叔知道她在夜场上班,但从不问具体做什么。她会给二叔留宵夜,有时是炒粉,有时是粥,永远用保鲜膜仔细封着。

菜市场深处的栀子花

我们这片的菜市场有个卖花的老太太,永远只卖栀子花。五块钱一把,香得很霸道,能飘过整条街。

有个瘦高的男人每天来买一把。他不还价,递过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币,拿起花就走。后来老太太告诉我,那男人以前的女人最喜欢栀子花。女人跟别人跑了,跑之前说跟他过够了穷日子。

“他现在摆烧烤摊,”老太太掐着花梗,“一天挣不了二百块。你说他傻不傻,天天买花。”可是有一天男人没来,第二天也没来。第叁天他来了,手里牵着个女人,正是跑了的那一个。女人低着头,脖颈子瘦得像根葱白。

男人照常买了花,递给女人。女人把花别在衣扣上,手指头一直在抖。

后来他们一起出摊了,女人串肉,男人烤。炭火映得两人脸红红的。

贵港附近200块钱的爱情就是这样,不金贵,但真实。像夜市里十块钱叁双的袜子,洗几次就变形,可当下是暖的。

我在按摩店见过一个老师傅,六十多了还在给人捏脚。他老婆瘫在床上八年,他白天捏脚,晚上回去给老婆擦身。有回客人少,他悄悄跟我说:“别看我这双手糙,她最喜欢我摸她头发。”

老师傅一个月挣两千多,医药费就去掉大半。可他总乐呵呵的,说再过两年就能给老婆买电动轮椅了,“带她去看江边的叁角梅”。

这些廉价情感故事在贵港的大街小巷静静发生着。就像那个总在报刊亭买烟的男人,每次只买最便宜的白沙,却会仔细挑一张明信片寄往外地。卖烟的大姐说,那明信片是寄给他前妻的,“离婚十年了,一周寄一张”。

我路过龙床井水库时,总看见一对老人在黄昏散步。他们的衣服洗得发白,但很干净。老太太走几步就要歇歇,老头就站着等。有一次我听见老太太说:“要是当年你跟了那个有钱的……”老头打断她:“粥快凉了,回去热热。”

晚风吹过来,带着水汽和隐约的歌声,不知道是哪家碍罢痴在放老掉牙的情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