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宜春大学生邀约方式参考
最近在宜春和朋友聊天,突然有人问了个挺实际的问题:现在想约大学生参加活动或者帮忙做点事,该走哪些路子?这话一下子把大家都问住了——毕竟现在联系方式这么多,可到底哪种才合适呢?
从校园渠道找找看
要说靠谱的方式,还是得从学校周边入手。比如宜春学院附近的公告栏,经常贴着各种招募信息。有次路过看到学生在看兼职海报,就凑过去聊了两句。那个男生说,他们更愿意接离学校近、时间灵活的活儿,“要是对方能说清楚具体要做什么、给多少报酬,回复率会高很多”。这话确实在理,毕竟谁都不想稀里糊涂地白忙活。
现在不少宜春本地公众号也在做大学生资源整合。有个做文创的朋友告诉我,他上周刚通过一个叫“宜春校园通”的平台找到了美术系的学生帮忙画插画。“直接在对话框里说明需求,第二天就有叁个学生来加微信。”这种线上匹配确实省时省力,不过他也提醒,最好提前看过对方的作品集,这样沟通起来更顺畅。
其实关键就在于把需求说得明明白白。就像昨天在奶茶店听见两个学生在吐槽,说有人私信只说“找个同学帮忙”,问具体内容又支支吾吾的。“我们课业本来就忙,这种模糊的邀约真的不敢随便接。”其中扎马尾的女生这么说道。所以啊,无论是找宜春大学生参与社会调研,还是需要临时帮手,不如开头就把时间、地点、内容、报酬列清楚,这样对方心里有底,答应起来也痛快。
说到大学生邀约方式,线下活动也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上月举办的宜春青年文创市集就是个例子,组织者提前两周在高校社团群发了招募通知,结果报名人数比预期多了叁成。负责协调的小王分享经验时说:“我们把展位费全免,还提供了统一的宣传支持。学生们觉得既展示作品,又能认识同行,自然愿意来。”这种双赢的模式,确实值得参考。
不过要注意的是,现在学生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特别敏感。如果需要登记身份证或学生证,最好提前说明用途,并且当面核对后立即归还。上次社区办读书会,组织者老周就吃了这个亏——他没提前说清楚要押证件,结果当场走了好几个学生。“后来改成押金二十块,人马上就齐了。”他哭笑不得地说着这个教训。
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想想:宜春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本质上是在问如何搭建合适的沟通桥梁。年轻人更在意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单纯被当作劳动力。有位经常带学生实习的老师说得很实在:“你把他们当成合作伙伴,他们就会回报十二分的认真。”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却需要诚意和耐心。
最近注意到,有些宜春本地的咖啡店开始做“学长学姐分享会”,每周邀请不同专业的学生来交流。这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反而特别受欢迎,每次都能坐满人。店主李姐说:“学生们来这里不像正式场合那么紧张,聊着聊着就熟络了。”或许这种轻松的氛围,正是邀约成功的关键所在。
说到底,无论通过什么渠道,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敲门砖。毕竟我们找的是有想法、有热情的年轻人,而不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人。下次如果你也需要联系宜春的大学生,不妨先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这个邀约能带来什么价值?是否尊重对方的时间?把这些问题理顺了,自然就能找到合适的宜春大学生邀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