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古城胡同150元的情缘

发布时间:2025-11-03 06:28:10 来源:原创内容

洛阳城的老街巷子弯弯绕绕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我就是在这样一条巷子里,遇见了那间挂着蓝布门帘的小店。

店里摆着些手工绣品,有个姑娘坐在窗边绣牡丹。看见我进来,她抬头笑了笑:“随便看,都是自己绣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棂照在她手指上,针线在绢布间穿梭,那朵牡丹渐渐有了模样。

一百五十块钱的缘分

我问了问价格,她抿嘴一笑:“这幅小的150。”见我有些犹豫,她又说:“这价钱在景区连半朵牡丹都买不到呢。”这话倒是实在,我掏出钱包,发现零钱不够。她倒是爽快:“没事,您要真喜欢,先拿去,下回经过再给。”

就这么着,我欠下了150块钱。隔天特意去还钱,却见她正在教几个孩子绣香包。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她耐心地手把手教,那画面让人不忍打扰。等孩子们散了,她才注意到站在门口的我。“来还钱的?”她擦擦手,给我倒了杯菊花茶。

茶是自家晒的,带着淡淡的甜香。我们聊起这条巷子的故事,她说祖上叁代都住在这里,小时候最爱看奶奶绣花。“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了,”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绢布,“可总得有人传承下去。”

巷子深处的坚持

后来我常去她店里坐坐。有次看见她在教一位老人绣鞋垫,说是免费的。我问她图什么,她低头穿针:“奶奶说过,手艺活着,人就有根。”窗外传来游客的喧闹声,店里却安安静静的,只有针线穿过布面的细微声响。

有天路过,发现巷口新开了家文创店,同样的绣品标价要叁百多。走进她的小店,价格牌还是那个手写的“150”。她正在绣一幅更大的牡丹图,笑着说:“这条巷子里的老街坊都认这个价,不能变。”

慢慢地,我发现来她店里的人很特别。有周边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参观,有外地游客专程来找“那个只卖150块的绣娘”,还有街坊邻居把自家孩子送来学手艺。她总是笑盈盈的,从不嫌烦。

记得最深的是个周末下午,店里来了对老夫妻。大爷说五十年前就在这条巷子定情,如今特意回来看看。他们买了幅牡丹图,大娘握着姑娘的手说:“你这价钱,让我们想起从前的日子。”那天收摊后,我看见她独自在店里记账,昏黄的灯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如今这条巷子越来越热闹了,新开了不少咖啡馆和精品店。她的店还是老样子,蓝布门帘,手写价牌,每天静静地开门、关门。有人说她傻,这么便宜卖给谁不是卖。她只是笑笑,继续教孩子们绣花,继续守着这份洛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

昨天路过,看见几个年轻人在店里学绣牡丹。针脚虽然歪歪扭扭的,但她依然耐心指导着。阳光还是从那个角度照进来,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这份古城胡同150元的情缘,就这样在针线起落间,悄悄延续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