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学生品茶上课,校园茶香伴读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4 01:12:04 来源:原创内容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教室的木质桌面上。临夏回民中学高二(3)班的同学们正襟危坐,面前除了课本,还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茶香袅袅,与书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校园画卷。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而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语文课。

当茶香遇见书香

“尝尝这杯春茶,是不是能品出春天的味道?”语文老师马老师端着茶壶,在课桌间缓步穿行。学生们小心翼翼地端起白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啜饮一小口。“好苦!”一个男生忍不住皱起眉头,引得周围同学低声笑起来。“再品品,”马老师也不恼,“苦尽甘来,就像你们现在埋头苦读,将来总会尝到甜头。”

这个看似新奇的教学方式,其实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起初,家长们都觉得奇怪:孩子在学校不专心做题,反倒学起老人家喝茶?但说来也怪,自从教室里飘起茶香,那些原本坐不住的学生,居然能安安静静地读完整篇《赤壁赋》。

班长小马是我邻居家的孩子,他告诉我:“以前上课总走神,现在不一样了。捧着温暖的茶杯,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心自然而然就静下来了。”他说,有一次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正当读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时,杯中茶香恰好飘来,那一瞬间,他仿佛真的体会到了文人墨客探幽寻胜的心境。

茶道里的学问

你可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喝茶。每节课,马老师都会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茶叶。学李白的诗,要配太平猴魁,茶香豪放洒脱;读李清照的词,则用茉莉花茶,清香婉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品茶过程中,居然自发地研究起茶文化来。

“原来《红楼梦》里那些茶戏不是随便写的啊,”学习委员小王兴奋地说,“妙玉请宝玉喝的‘体己茶’,我们现在知道那是上好的龙井了。”为了弄懂书里的茶典故,她跑去图书馆查了好几天资料,连带着把明清茶史都研究了一遍。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临夏学生品茶上课的教学实验,竟然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语文成绩。上次期末考试,这个班的古文阅读得分比平行班高出整整十分。教导主任原本抱着观望态度,现在也忍不住在教师会议上说:“看来,老祖宗的东西,确实有它的道理。”

不过,最珍贵的收获可能不在分数上。那天我路过教室,听见两个学生在讨论:“你说,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是不是也常这样喝茶解忧?”“可能吧,但他喝的肯定没咱们的好,现在的制茶技术多发达啊。”听着他们稚气未脱却颇有见地的对话,我不禁莞尔。

校园里的银杏叶黄了又绿,茶香依旧每周在教室里飘荡。这些年轻的心灵,在茶香与书香的浸润中,正慢慢体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或许很多年后,当他们尝到某种茶香,还会想起某个阳光温暖的上午,在教室里第一次读懂“吹而不寒杨柳风”的瞬间。

窗外,下课铃声响起,但同学们似乎都不急着离开。他们慢慢品着杯中余茶,继续翻动着手中的书页。茶香伴读时光,就这样在寻常的日子里,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对于成长的美好故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