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

发布时间:2025-11-04 01:09:56 来源:原创内容

阿拉尔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最近在朋友圈里悄悄传开了。你说巧不巧?正好上周六,我也去亲眼瞧了瞧。

那天下午叁点多,太阳还挺晒的。我顺着导航走到城东那片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远远就听见里头嗡嗡的说话声。推开铁门一看——嗬!满院子都是穿着校服的学生,有的蹲在地上摆弄摄像机,有的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还有个男生举着反光板,汗水顺着鬓角往下淌。

这场面怎么来的

我拉住个戴眼镜的男生问情况。他抹了把汗说,他们是附近叁所中学电影社团的,趁着月考刚结束,约着来拍微电影。“本来在群里说能来叁十人就不错,”他咧嘴一笑,“谁想到互相拉着同学,最后阿拉尔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都在这儿泡着了。”?

旁边梳马尾辫的女生插话:“我们分了叁组,每组拍不同片段。从两点拍到五点,正好叁小时交片。”她说着指指西边的天空,“你看,现在光线最柔和,得抓紧拍外景。”

我在厂房改造的摄影棚里转了转。有个小组正在拍科幻片,用纸箱涂银漆做成控制台,有个女生把手机绑在晾衣架上当追踪镜头——这些孩子可真能琢磨。

带队的李老师靠在墙边,看着学生们忙活。“根本不用催,”他笑着说,“你看他们讨论镜头时那个认真劲儿。这种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扎堆搞创作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多。”

确实,我注意到有个男生在反复调整机位,就为拍出书本翻页时影子移动的效果。失败四五次后,周围同学都围过来出主意。最后成功那刻,整个小组都欢呼起来——那个兴奋劲儿,比考试得满分还开心。

天色渐暗时,各组开始收工。学生们凑在笔记本电脑前看素材,不时爆发出笑声。那个戴眼镜的男生给我看他们组的成片——虽然只是粗剪,但转场居然用了无人机拍摄,虽然无人机就是个绑在风筝上的手机。

我忽然想起自己上学时,课外活动无非是篮球赛、合唱比赛。现在这些孩子,已经能自发组织起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的创作活动了。他们用叁小时完成的,不仅是微电影,更像是对未来的某种预习。

离开时文创园亮起灯,还有几个小组舍不得走。管理大爷站在门口直念叨:“这些孩子啊,拍起来饭都忘了吃。”但脸上却是笑着的。

回程路上我在想,或许重要的不是拍出多专业的影片,而是这一百来个学生在这叁小时里展现出的那股劲儿——当你看到同龄人都在认真做喜欢的事时,自己也会被点燃。这种相互感染的力量,可能比任何课程都来得生动。

路灯次第亮起,把行道树的影子拉得老长。明天这些学生又要回到课堂,但今天这叁小时,应该会留在他们记忆里很久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