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晋江学子随时联系移动号码
最近在晋江大学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同学们聊起随叫随到手机号这个话题。说起来挺有意思,现在的大学生活节奏快,有时候临时需要帮忙送个文件,或者小组讨论找不到人,要是真有个能随时联系上的同学,那可太省心了。
记得上周叁晚上,我们宿舍楼突然停电,充电宝都没电了。隔壁寝室的小林不紧不慢掏出手机,说他存了个提供应急服务的同学号码。没过二十分钟,就有人送来叁个满电的充电宝。这事让我突然意识到,这种随时能联系上的服务,在校园里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校园里的即时联系需求
其实细想下来,大学生活中需要即时联系的情况还真不少。比如快要交作业的时候打印机突然卡纸,或者要去面试却找不到正装。这些看似小事,却经常让人急得团团转。有一次我赶着去参加演讲比赛,领带怎么都系不好,最后还是通过同学分享的号码,找到会系领带的同学帮忙。
这种服务之所以能在校园里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更懂得利用资源。大家既想帮助别人,也想在需要时得到帮助。就像我们班的李敏,她经常帮人代取快递,用她的话说:“反正我经常要去快递点,顺便帮个忙还能交个朋友。”
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前。那时候图书馆座位特别紧张,有个同学组织了个“座位共享群”,只要在群里发个消息,很快就能找到空座位。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确实让校园生活方便了不少。
现在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公告栏贴着各种提供服务的联系方式。从代购早餐到辅导功课,从陪练体育到应急出主意,这些服务虽然简单,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同学们的各种需求。说到这里,我倒觉得这种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比外面那些收费服务要贴心得多。
当然啦,也不是说所有事情都要靠别人。重要的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能有个靠谱的联系方式。就像我室友说的:“知道有人能帮忙,心里就踏实很多。”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这种即时联系服务的原因吧。
说到这儿,我想起上学期末的课程设计。我们组差点因为一个数据算不出来而耽误提交,最后还是通过同学推荐的号码,联系到一位擅长编程的学长,才及时解决了问题。那天晚上十点多,学长还特意来实验室帮我们调试程序,真是让人感动。
现在想想,校园里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之所以能存在,关键还是同学们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大家都知道学生时代的不容易,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把手。这种默契,恐怕只有在大学校园里才能体会得到。
话说回来,虽然这种服务很方便,但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最好通过熟人推荐,或者选择那些在学生会备案的服务。毕竟安全第一,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最近我还发现,有些院系开始组织正式的志愿服务队,把这类随叫随到的服务规范化了。比如外语系的“随时翻译”小队,美术系的“紧急海报”小组,都是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这种既帮助别人又锻炼能力的做法,确实值得点赞。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刚入学时的情景。那时候遇到困难总是手足无措,现在有了这些便捷的联系方式,感觉整个校园都变得亲切起来。也许这就是大学生活最可贵的地方——在你需要的时候,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