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同城饮茶,建德同城品茗雅集
最近常有朋友问我,建德哪里能安静地喝杯好茶?这话倒让我想起上周在江滨茶室偶遇的有趣场面。
那天下午叁点光景,临窗的八仙桌前坐着两位老先生。穿灰布衫的那位从随身布袋里取出个小陶罐,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乌龙山今年头采的黄金芽。”他对面戴眼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烫着白瓷盖碗,水流声里飘来一句:“巧了,我这儿带的恰是里叶白莲窨的茉莉银针。”
茶香里的建德滋味
说来也怪,明明在同个建德同城饮茶圈子里混,每个人珍藏的宝贝却各不相同。穿灰布衫的老先生是退休的地理老师,他泡茶前总要先说段典故:“你们晓得吗?建德这地方有意思,新安江常年17度水温,江面起的雾气养茶最是滋润。”他捻起几根金黄油润的茶芽,在掌心摊开给我们看,“这样的建德同城品茗雅集,比在茶馆光看价目表有意思多了。”
戴眼镜的老人原是茶科所的技术员,他用盖碗泡茉莉银针时特别讲究。先温杯,再投茶,注水时手腕轻抬,水柱沿着碗边缓缓滑入。“现在年轻人总说忙,其实抽半小时来参加建德同城饮茶活动,比刷手机解压多了。”他掀开碗盖的刹那,茉莉香混着茶香扑面而来,邻桌的客人都忍不住回头张望。
我在旁边看得入神,忽然发现茶室老板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他端着自家烘的山核桃:“两位老师要不尝尝这个?配你们的春茶正好。”就这样,原本简单的喝茶,渐渐变成了七八个人的小型茶会。有人拿出梅城带来的烧饼,有人分享严东关的五加皮,最后连老板都把他收藏的宋代建德茶盏图册翻了出来。
江水煮茶岁月长
记得灰布衫老先生说过特别在理的话:“都说建德同城品茗雅集要讲究环境,其实只要茶好,江边石阶上坐着喝也痛快。”他年轻时常带着搪瓷缸去江边,捞起江水就地煮开泡茶,“那时候的新安江水,清得能照见茶汤的颜色变化。”
现在条件好了,建德同城饮茶的地方也讲究起来。江滨茶室老板最近在露台添了套炭炉,专门让客人体验古人煎茶的乐趣。上周末遇到对年轻夫妻,妻子握着手机在拍丈夫手忙脚乱扇火的模样,炭灰沾了满脸却笑得特别开心。妻子说这是他们结婚叁周年纪念,比去吃大餐有意义得多。
茶室常客里还有位做民宿的姑娘,她把每次建德同城品茗雅集都当成学习机会。“客人都问建德有什么特色体验,光说山水太单薄了。”她最近设计了个“茶香漫游”路线,从双塔凌云看云海喝茶开始,再到致中和酒坊闻酒香,最后回民宿手工炒制带走的茶叶。有对上海来的老夫妇特别中意,说这样喝茶喝出了在地的温度。
暮色渐浓时,茶室里的热闹还在继续。新来的客人被茶香吸引,很自然地加入聊天。穿灰布衫的老先生正在教大家辨识不同季节的茶汤色泽,戴眼镜的老人则在演示如何用盖碗泡出叁泡不同的风味。窗外的新安江静静流淌,映着两岸渐次亮起的灯火。
老板给我续了杯老树红茶,突然感慨:“你看这建德同城饮茶啊,就像咱们的江水,看着平静,底下不知藏着多少故事。”确实,每片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时,似乎都带着这片土地的印记。也许下次朋友再问哪里能喝到好茶,该告诉他:在建德,喝茶从来不只是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