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学院外援女,昌都学院外籍女教师

发布时间:2025-11-03 16:06:42 来源:原创内容

校园里的银杏叶正黄得灿烂,下课铃刚响,教学楼里涌出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这人流中,偶尔能看到几个与众不同的身影——她们金发碧眼,或是有着健康的古铜色皮肤,正用带着点口音的中文和同学们聊得火热。这就是咱们学校近几年出现的新风景——昌都学院外援女教师。

说起来,这些外籍女教师刚来的时候,还真闹过不少笑话。记得去年英语角活动,来自美国的尝颈蝉补想夸同学发音标准,结果一激动说成了“你的发音很彪悍”,惹得全场笑翻了天。不过现在你看,她不仅能流利地和我们讨论《红楼梦》,连本地麻辣烫的“特辣”都能面不改色地吃下去。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

这些外籍教师的课堂,那可真叫一个热闹。她们不太喜欢照本宣科,而是变着法子让课堂活起来。日本来的山田老师,上周就把茶道课搬进了教室,同学们盘腿坐在榻榻米上,看着她行云流水般的点茶动作,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破坏了那份宁静的美感。

说实话,刚开始不少同学都觉得外教上课太闹腾,但现在反而盼着上她们的课。为什么呢?因为轻松啊!在德国老师惭补谤颈补的商务英语课上,她经常设置模拟谈判场景,同学们分成小组,用英语讨价还价,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她却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偶尔插几句话点拨一下。

不过,适应咱们这儿的生活,对这些昌都学院外籍女教师来说,确实需要时间。英国的颁补迟丑别谤颈苍别老师就和我吐槽过,她花了好几个月才搞懂微信支付的用法,现在倒好,连菜市场卖菜的大妈都加了她的微信,天天给她发养生文章。

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老师不只是来教书的,她们真的在努力融入。上个月学校艺术节,来自俄罗斯的安娜老师带着学生排练芭蕾舞《天鹅湖》,她愣是把其中的几个动作改编成了藏族舞蹈的元素。演出那天,当西方的芭蕾遇上东方的藏舞,台下掌声雷动,好几个老教授都偷偷抹眼泪。

同学们也特别喜欢往外教办公室跑,有时候是问问题,有时候就是单纯想聊聊天。法国来的艾米丽老师办公室里总是备着巧克力和马卡龙,她说这是她的“社交法宝”。确实,甜食总能让人放下拘束,畅所欲言。

记得有次和尝颈蝉补老师聊天,她说刚来的时候特别不习惯学生总是叫她“老师”,觉得太正式了。“在美国,学生都直接叫我们的名字。”但现在呢?她说听到学生喊“尝颈蝉补老师”,心里反而觉得特别温暖,因为这声称呼里包含着尊重和亲近。

这些外籍女教师就像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昌都学院和外面的世界。她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有时候我在想,教育的意义不就是这样吗?在交流和碰撞中,让彼此都变得更开阔、更包容。

傍晚时分,经常能看到外教们结伴在操场散步,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她们聊着各自国家的趣事,也讨论着明天要给学生们准备什么有趣的活动。这样的画面,已经成了昌都学院最平常却又最特别的风景。

推荐文章